在學校里面,同學一起辦報紙,竟然還有工資拿這點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意外之喜。
這份工資當然和外面那些正式報紙的單位沒法比,京大編輯部工作人員的工資按照工時計算,以青年報的目前收入來看,每個工時分配的工資也并不高。
但是,學校里面許多學生的生活并不寬裕,這時候又沒有什么勤工儉學的門路,能在校園里,找到一份這樣有工資,又能在課間從事,還有意義的工作,已經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了。
蘇長河手里的成員編輯名單已經輕輕松松破百,他暗自感嘆,也就是在校園里,才能以這么廉價的薪資,雇傭到這群天之驕子。
他不知道的是,京大很多同學都在為這份工作的出現而感到慶幸。
京大學生每個月都有生活補貼,一般在十二塊五到十七塊五之間,按照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分檔次發放。
這筆錢聽起來似乎還挺多,對有些單身同學來說,也確實能滿足吃喝,比如任濤,他每個月就能過得輕輕松松。但這是他家里不需要他拿錢回去,有時候他爸媽長輩還能補貼他。
要是對一般同學來說,平時要想打個牙祭,或者買個書買個筆,當月就過得捉襟見肘。要是有家有室,家里面還靠自己支撐,那日子過得就更慘了。
張博遠就是最后一種。
他以前是礦上的老工人,按照資歷,單位也分了房子,媳婦孩子跟著他住在單位分的房子里。他一個月工資也有五六十,礦上福利待遇也不錯,一家人日子過得綽綽有余。
后來他想考大學,跟礦上的領導鬧得有點不愉快,等他考上,戶口轉到學校,更不算礦上的工人,按道理房子要被收回,再加上他和媳婦的老家也不在礦上,他都走了,媳婦帶著孩子也沒有必要再留在礦上。
本來他想讓媳婦孩子回老家生活,但是他媳婦不愿意,非說他在哪兒,他們就要在哪兒,不然就是他要拋棄媳婦孩子。
張博遠沒轍,只能拖家帶口來京城上學。
他要是一個人來,就能直接住宿舍,帶著媳婦孩子,不得不租房子,京城的房子租金貴,一家子窩在一間屋子,一個月租金都得小十塊錢。
他們家現在還相當于兩個大人都沒正式工作,孩子還得上學,每個月就靠他那十幾塊錢的補貼,一家子日子過得,真是煮飯都得數著米下鍋
自從到了京城,家里面就沒怎么見過葷腥。
這份編輯部的工作,對張博遠來說,真是雪中送炭他是常任編輯,每五天就要輪值一次,再加上平時有空就去幫忙,這一個月足足拿到了十一塊錢的工資。
都快趕上他每個月的生活補貼了
張博遠拿到錢,一直緊繃的神經突然就松了松,有這筆進項,他們家總算不用一直啃老本了。
張博遠想到小兒子饞得晚上啃手指頭的可憐樣子,一咬牙買了半只燒雞。
兩兒子跟長了狗鼻子似的,他一回去,兩人就聞著味兒了,“爸,爸,你買什么好吃的了”
“就是,就是,爸,我聞著味兒了”
張博遠揭開繩子,從油紙里撿了兩塊,給兩兒子塞嘴里,兩孩子啊嗚一口,吃得滿嘴油香,嗷嗷叫著還要吃。
“爸,我還想吃”
“爸我也想,再給我一塊吧”
張媽媽趕緊接過油紙包,給鎖櫥柜里了,“等會吃飯再吃”
打發走兩孩子,張媽媽心疼道“買什么燒雞盡花冤枉錢,有這錢買點咸魚,都夠家里吃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