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隊不止我們這一支,賽道上每隔五公里都有醫療隊。”
這下兩個記者都驚了,竟然還提前安排了醫療隊,這也太周到了。
問話的那個記者意識到這里面能報道的東西,忙讓同事去借個自行車,走之前,他看著穿著白大褂,相貌端莊大氣的女同志,問道“能不能讓我拍張照片我是人民日報的記者。”
馬蕙蘭略有遲疑,上次上一次滬市的報紙,都讓老爺子老太太掛墻上宣傳,這次要是上人民日報,老太太不會掛在店里宣傳吧
馬蕙蘭想到那場面,就覺得頭皮發麻,然而人民日報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報紙,不待她拒絕,醫療隊的其他人已經簇擁著她站成一排,“行行行,記者同志,你給我們拍好看點呀。”
“沒問題”記者拍完白衣天使,和同事騎著車沿著賽道觀察,這一觀察才發現,賽道兩側不止有醫療隊,每隔一段竟然還有幾張桌子,桌子后面豎立一張大大的紙板,上書“補充點”。
兩人停在一處補充點,就見桌子上擺放著一個個紙杯,紙杯中裝著不同的東西,根據桌子上貼的紙條,分別是涼白開、原味奶茶以及能量飲料。
一個個參賽運動員跑到這里,端走一杯,邊跑邊喝,守在補充點的志愿者們及時補充上新的紙杯。
兩人憑著記者身份,也得以補充補充水分,兩人看了看,一個拿了一杯奶茶,另一個比較好奇能量飲料。
兩人拿著紙杯,退到路邊,拿了能量飲料的記者先喝了一口,險些噴出來。
“怎么了不好喝”
“何止不好喝,又甜又咸,味道真奇怪”
拿了奶茶的記者“噗嗤”笑道,“那叫能量飲料還真沒錯,我以前采訪過國家運動員,他們鍛煉之后有時候就會喝鹽糖水補充能量。”
拿了能量飲料的記者有點后悔,他又沒參加馬拉松,真用不著補充能量,他皺著臉看著同事的杯子,“你這個味道怎么樣”
拿了奶茶的記者沒喝,先看了看,紙杯不大,容量大概只有一兩百毫升,杯子上寬下窄,杯身正好一手掌握。
杯子是白色的,一面印著一只小黃雞,另一面是花體的“相約奶茶”四個字,下面印著一行小字“前門大街56號”。
這個記者在觀察紙杯,他同事也看向手里的紙杯,看到“前門大街56號”幾個字,他“哦”一聲,恍然大悟道“我想起來了,這個奶茶就是前門大街一家炸雞店賣的飲料,還是港城傳過來的”
當初炸雞店開業,他還帶著女兒去買過,本來打算買一點嘗嘗,后來看大家都在喝奶茶,也湊單湊到三塊多,店里面送了他們一杯原味奶茶。
他記得店里面的奶茶挺貴的,最便宜的好像都要九毛九,這里竟然讓參賽運動員免費喝,同事厚著臉皮又去拿了一杯奶茶。
兩人慢慢嘬飲,濃郁的奶香與厚重的茶香混合,香甜,絲滑,又醇厚,別說,真跟店里的一個味道。
“大手筆呀。”這種紙杯雖然裝得少,但積少成多,好幾千參賽運動員,一人喝一杯,也是不少的數量。
況且這樣的補充點全程至少十幾個,一個人不可能全程只喝一次吧。
事實上,確實不可能,托青年報打廣告的福,在大學生群體中,相約奶茶大家都有所耳聞,對它的印象,一個是好喝,還有一個就是貴。
平時舍不得買,但在補充點看到奶茶,大家條件反射性地就是嘗嘗,嘗過之后,果然好喝,又香又甜。
在七十年代,糖可是珍貴食品,更何況香甜可口的奶茶,它可比糖水好喝多了。
一個紙杯容量并不多,幾口就喝完了,不少人還想喝,但免費贈送的東西,不好意思多拿,干脆跑到下一個補充點,再拿一杯奶茶。
所以,兩個記者沒說錯,今天奶茶的消耗量可不少。
兩個記者也是喝了一杯,又過去,讓志愿者倒了一杯,兩人邊喝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