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起今天這個馬拉松活動,一個說“這幫學生主意可真多,瞧這一樣一樣的,又是補充點又是醫療隊,還有比賽開場前齊唱國歌,嘖嘖,我敢說,拿到報社,主編肯定得登這個新聞。”
另一個說“確實,一項一項準備得很全面,就兩個字,專業難得的是這樣大型的活動竟然全是學生組織的。”
“是啊,這活動讓我來辦,都不一定能辦出來,難道大學生就是不一樣”
“不,還是看人,我家親戚家孩子也考上了大學,跟一般孩子沒什么區別,是舉辦這場活動的人有能力”
這人說著,問同事道“你記得早上比賽開始前,和第一服裝廠廠長說話的那個年輕人嗎”
“就是站在隊伍前,宣布馬拉松比賽開始的那個”
“沒錯,就是他聽說就是他帶領學生們舉辦這場比賽的,比賽花的錢也是他拉的贊助,你沒看到嗎那些學生都很信服他,個個都叫他班長,那些學生可不是一個學校的。”
“不得了呀”
考上大學的人哪個不是天之驕子,各個都有自己的脾氣,竟然能讓這些天之驕子都信服,那個年輕人真不簡單。
“看,看,就是那人,你看,時不時就有學生找他說事”
同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一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找到那個相貌俊秀的年輕人,喊道“班長班長”
而后低聲說著什么,面露難色,年輕人回了句什么,那個志愿者臉色好轉,兩人一起離去。
那個年輕人看著年紀也不大,估計也就二十多歲,兩個記者發出一致的感慨,“真是后浪推前浪啊”
蘇長河并不知道不遠處兩個記者正在聊他,他腳步匆匆地跟著同學走,腦子里轉得飛快。
剛剛同學給他帶來一個消息有兩個外國友人被活動吸引,正在賽道邊拍照。
兩個外國人是標準的外國長相,他們被比賽吸引,殊不知他們也成了圍觀群眾眼里的風景,說的準確點,其實是熱鬧。
這個年代,在華國出現的外國人還是稀少的,人民群眾看見,也難免圍觀指點。
志愿者們擔心出事,才急忙報到蘇長河這里來。
蘇長河還沒看到人,腦子里就有了個想法,這可是宣傳的好機會,有外國友人出現,不是更說明了他們的比賽與國際接軌
蘇長河心里打起算盤,面上卻一點兒沒露出來。
兩個外國人,一個大約四十多歲,眼角留有歲月的痕跡,氣勢卻很強,穿著極具設計感的長款風衣,在一眾黑灰藍、著裝樸素的華國人民群眾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另一個年紀較輕,穿著秋款休閑外套,站在前者的旁邊,卻比前者略后半步。
蘇長河不著痕跡地掃了一眼,便知道兩人主次,他的臉上掛上了熱情的笑容,“嗨,兩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歡迎你們來到華國,來到馬拉松比賽現場。”
年紀越大的外國人將手里的相機交給旁邊的年輕人,也笑道“哦,謝謝,華國的朋友,你好。”
蘇長河伸出手,“我是蘇長河,不知道先生尊姓大名”
對方也伸出手,“尤里卡理查德,我的名字。”
尤里卡理查德這個名字似曾相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