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場時髦的時裝秀,生活并沒有多少變化,日子還得一天一天地過,蘇長河依然很忙碌。
一方面,答應莊教授的論文不能再拖了;另一方面,首都第一服裝廠已經幾次打電話來,也要安排人去廠子做專訪;再有,要不了多久就是寒假,寒假意味著要過年了,新春佳節,正是把禮籃推向京城市場的好時機。
蘇長河是真的很忙,忙得也顧不上青年報的事,而且這份報紙已經走上正軌,不論是影響力,還是運營情況,都已經逐漸成熟,不需要他再指手畫腳。
他就和同學們申請辭去青年報常任編輯的職位,辭職之前,把手里的工作理了理,給大家留了一些建議,“報紙日常還是討論熱點問題,但時不時也要給大家降降溫,用集體活動來消除各個學校學生之間門的隔閡,團結大學生群體,就像這次的馬拉松活動,之后也可以再舉辦其他活動。”
比如第二屆大學生馬拉松或者慰問烈屬活動。
當初,蘇長河他們找房子找到溫家,正趕上溫老太太的便宜侄子一家找上門,當時他說要曝光他們的行為,其實只是嘴炮,現在想想,慰問烈屬的活動其實也可以搞一搞。
京城這么多大學,學生各有擅長,有學法的,有學醫的,有學經濟的,還有學新聞的,完全可以各展所長,利用各自所學為烈屬幫助。
還可以把這種活動落為常態,每年慰問探望,有人盯著,旁人就算想欺負烈屬,也得多考量幾分。
這項活動不局限于京城,后期可以與全國各大高校聯合,大家共同參與進來,人多力量大,能夠關注到的烈屬也就更多。
蘇長河始終認為那些為國犧牲的戰士們是值得尊敬的,其家屬理應享受一定的照顧。
蘇長河揶揄道“以后這項大任務就交給你們啦”
大家不怕任務艱巨,卻不贊同他辭職。
袁浩皺眉道“班長,沒這個道理,青年報才走上正軌,創辦人就要離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我們把你排擠走的”
吳宏偉也說“就是,班長你這是想置我們于不仁不義”
張博遠和許少琳也說“說出去,大家也不會同意。”
這一批的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他們是驕傲的,驕傲到不屑于霸占別人的功勞,即使別人主動讓出。
同時,自入學以來不到半年時間門,籌辦報紙、勤工儉學崗位、主辦馬拉松比賽,蘇長河的所作所為,大家看在眼里,真心服氣,但他們對蘇長河心服口服,不代表對其他人也一樣。
蘇長河要是退出報社,大家還真可能懷疑其他四個常任編輯聯手排擠他。
蘇長河哭笑不得,張博遠說“長河,咱們的報紙還需要時間門平穩發展,這個時候你離開,校內的同學暫且不論,其他學校的同學會不會有別的想法”
“但我最近真的很忙,沒有時間門”
當初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就說好常任編輯輪流值班,也就是每個人平均五天值一次班,蘇長河現在都快忙得腳不沾地,真沒時間門值班。
“這不是暫時的嗎大不了我們替你值班。”袁浩道。
其他幾人都說好,他們四個人,輪著來,也多不了多少時間門,再說值班可是有補貼的,他們又不是免費干活。
蘇長河不答應,他說規章制度制定好,不能輕易更改,其實還有一點,快期末了,他們也要看書復習。
他們也不答應,兩方各執己見,爭論了好半天,許少琳說“要不這樣不更改,但是調整,再選一個常任編輯,咱們報紙一直以來都沒有主編,班長升為主編。日常的事務,我們五個常任編輯處理,有需要班長再出面。班長,反正你就算辭去常任編輯的職位,咱們報紙有事,你還能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