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槍林彈雨的國外,回到寧靜祥和的校園,還真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
一路上遇到的老師學生都熱情地和蘇長河打招呼
“蘇同學,好長時間沒見到你啦”
“班長,你終于回來了你們那個考察結束了怎么樣啊”
“班長,你可算回來了”
蘇長河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身為一個學生,他這一天天地真是不務正業
不過反思歸反思,有個詞叫“屢教不改”。
過幾天,蘇長河還得請個假。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總不能讓他閨女一個出國參加那什么奧賽吧
雖然學校說有老師跟著,但那些老師照顧的是所有人,而且那一幫子都稱得上是文弱書生,誰知道在國外會遇上什么事
蘇長河是沒法放心他閨女單獨出國的。
清大,集訓隊輔導員喬薇連打了兩個噴嚏,她揉了揉鼻子“都六月了,著涼了不可能吧”
還是有人在背后說起她這個想法在腦子里一閃而過,喬薇走進教室,敲了敲講臺,示意大家安靜。
她說道“大家的護照已經辦好了,暫時放在我這里,從今天開始放假,兩天后下午兩點校門口集合”
“大家回去,記得收拾好行李,咱們這次去的國,加上來回時間,一共十天左右,行李一定要帶齊全”
“有不清楚要帶什么行李的同學,等下到老師這里來領一本小冊子家不在京城的同學可以繼續留在學校,有需要的可以聯系生活老師幫忙收拾行李”
喬薇將事情一項一項通知下去,最后,看著大家笑了笑“那么各位同學,我宣布,本次集訓班到此結束,預祝大家在本屆國際奧賽中取得好成績”
集訓隊一開始足足有一百多位學生,經過將近半年的集訓,最終選出來的代表國家參賽的只有十四名學生。
這十四名學生中,數學組有六人,化學組有四人,物理組也有四人。
蘇月她們宿舍最終進入國家隊的只有她和符紅桃,高雅琴和胡馨四月份就回去了。
像她們這樣的有很多,本屆國際奧賽的考試時間在六月中旬,而國內高考時間在七月,中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人的精力有限,沒法同時兼顧兩項大型考試。
集訓隊中的大部分學生是高中生,在經過前期的集訓,意識到自己沒辦法進入國家隊,他們就逐漸退出,回歸學校,為高考做準備。
高雅琴和胡鑫就是如此,她倆走之前,一群人在蘇家聚了聚,她倆說她們回去會繼續努力,爭取考京城的大學,這樣幾個月后,他們還能在京城再聚。
幾人還以飲料代酒,一起舉杯,敬辛苦但充實的集訓日子。
喝完“酒”,胡馨耍酒瘋,抱著蘇月假哭“既生瑜,何生亮啊月月啊,你一定要像虐我們一樣,橫掃八方選手”
國家隊名單出來后,她倆還打電話過來祝賀他們。
蘇月在名單上占了兩個位置,她名義上歸屬于化學組,實際上也參加物理競賽,算是物理組中的最后一人。
關于蘇月到底參加哪科考試,早在進入集訓隊時,老師們就有爭執,當時,大家的決定是先讓她兩科一起學,之后擇最優科目加入。
當時大家想的是,集訓越到后面越難,任務也越重,她必然不能兼顧兩科,到時候再讓她專精一門。
但,化學物理兩個小組都不愿意把自家的第一名讓給對方,兩位“en”教授更是誰也不愿意輸給誰。
于是,明明是不同的學科,卻偏偏競爭起來,今兒你們上提升課,明兒我們也要搞加強課;你們帶學生進自己的實驗室,當誰沒有啊,走,我們也去實驗室。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兩個班的學生痛并快樂著,一面感覺自己像海綿一樣,飛快地吸收知識,另一面又忍不住哀嚎老師,不行了,真不行了,撐不下了
兩個組的老師們就像見了自家大孫子的奶奶外婆,拿著勺子,左看看右看看,嗯,還能塞。
這其中,消化良好的蘇月讓一眾老師們如獲至寶,前一秒感覺她好像達到了上限,后一秒,她噌又躥上去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