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氏整個人僵在李顯懷里,放手也不是,繼續抱著也不是。
夫妻兩個面面相覷。
韋氏扯了扯嘴角,實在不知道自己要說什么好。
說什么
啊夫君沒想到未來殺了你的就是我呢還是真巧啊本來還想找人的現在直接被劇透完了
就在她進退兩難的時候,天幕的聲音拯救了她。
韋氏與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的記載出自舊唐書。
“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自是與后合謀進鴆。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龍殿,年五十五。”1
面對丈夫的死亡,韋后選擇了秘不發喪。一方面,她借中宗之名將諸位宰相召進宮中,把人扣在了皇宮里,避免生亂。另一方面,她又調集各府兵共五萬人駐扎在長安城中,指派駙馬都尉韋捷、韋灌、衛尉卿韋璿、左千牛中郎將韋锜、長安令韋播、郎將高嵩分頭統領這些兵馬,又命令中書舍人韋元負責巡察城中六街,還命令左監門大將軍兼內侍薛思簡等人帶領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均州刺史譙王李重福。5
如果說我們不去看舊唐書的記載,單獨審視韋后的行為,其實是挑不出一點錯的。
皇帝驟然崩逝,對于當時百廢待興的李唐江山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對于韋后來說,那么,控制住可能謀逆的宰相,派士兵控制住京城,確保新皇穩定登基。
這件事情上,韋后處理得非常得體,如果要用這件事情來說韋后心存不軌,其實是說不通的。
那么,韋氏真的殺了中宗嗎至少我個人覺得,不是她。
韋氏殺了中宗對她有什么好處
他們兩個是患難夫妻,同甘共苦多年,中宗落難的時候對他不離不棄的只有韋后。李賢死后,李顯活得戰戰兢兢,朝不保夕,就怕他媽突然想起他賞他一杯鴆酒,當時在他身邊陪著、鼓勵他振作的只有韋后,李顯對天發過誓一輩子都不會辜負韋后。當了皇帝以后更是對她言聽計從,韋氏一族黨羽遍布朝廷,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只怕就是下一個武氏。4
所以韋后有什么理由讓李顯死
因為李顯不愿意冊立安樂公主做皇太女
那韋氏就更不應該動李顯了。
只有李顯活著,李顯疼女兒愛老婆,安樂公主才有可能當皇太女。
考慮一個人的動機,應該從她的根本目的著手。韋后為什么希望安樂公主能夠繼承皇位僅僅是因為她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嗎
不,不是。哪怕韋后愛女,她到底也是個封建時代的女人,本質上更看重的是兒子李重潤對,就是那個我們提過好幾遍的那個被女皇陛下殺雞儆猴的倒霉太子。
可是李重潤這個時候已經死了,韋后這輩子總共五個孩子,卻只有一個是男孩,也就是說,如果她不推安樂公主上位,就只能夠讓一個她不喜歡的庶子登基。
換了你是韋后,你樂意嗎
大家可以帶入韋后的想法思考:年少時是名門千金,父母疼愛,后來一步登天做了太子妃,深得丈夫寵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后來命好,直接做了皇后。結果一步走錯,直接走上了流放路。親爹沒了,全家都流放了,自己咬著牙陪老公堅持了十幾年,好不容易見到曙光了,自己重回高位,眼看十幾年的辛苦投資終于要回本甚至是大賺特賺一筆。本來一切都很美好,結果自己辛辛苦苦培養了十九年,寄予厚望的兒子一朝死了,自己努力掙了這么多年的東西,可能都要白白為她人做嫁衣,原本離她只有一步之遙的太后寶座,眼看也要另屬他人
小葡籽:媽呀,這是什么烏拉那拉香兒的故事啊
秦始皇的寶貝:本該屬于臣妾的福晉之位被他人一朝奪去,本該屬于臣妾兒子的太子之位,也要另屬他人天,真的好應景啊。
二鳳:突然就可以理解了啊。
這里被cue的李重福又是誰為什么能讓韋后那么忌憚,專門派出一隊人馬去找他呢
他是李顯的庶長子。
長子總有點不一樣,即使李重福在史書記載上生母不詳,很有可能母親地位很低,也不影響韋后忌憚他。最關鍵的是,這小子的老婆是張易之的外甥女對,就是把韋后的心肝寶貝兒子害死的那個張易之,這叫韋后怎么能不恨他2
所以李顯剛剛重回帝位,韋后就動手把他送出了京城,趕到地方上去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