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夢初醒,轉頭望去,遠遠地,看到她亦轉面過來,朝他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他定住了,是婢女將他喚醒,他方倉促地兜起衣袖,接過了那一盤櫻桃。
果子是冰鎮過的。待他兜著回到寄身之地,冰氣殆盡,然而,在那個夏暑夜里,當他拈起一顆入口,依舊是那樣的清涼,唇齒留甘,久久未散。
這是丁白崖這一生里吃過的最為甘美的食物,沒有之一。
后來,他再無功名之心,一心作畫,入葉鐘離的眼,被收為弟子。再后來,他的畫和他的風姿并稱雙絕,他開始受到貴婦人的青睞。起初他一概不假辭色,然而,或是他獨獨投注在那個女子身上的目光太過熱烈了,連他自己亦是無法抑制,在他為她和她的愛女畫過一幅戲貓圖后,京中漸漸便流傳起他和她的一些流言,就連當年她的父親曾為他在皇帝面前發聲的往事,也成了他和那女子私通的佐證。他為之深深惶恐,極是自責,從此以后,只要有她在的場合,他便不會出現,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和貴婦們周旋,甚至同游共宿。他的名氣更加大了,王太后指定他專為她作像,她身邊一個最有權勢的中年女官,對他亦是青眼有加。
那一夜,無聲無息里,他突然受急召入宮。他不知出了何事,直到見到女官,方知太后已提早出宮,而就在今夜,皇帝也方悄然從禁苑西遁而去。明日,百官和百姓便將知道,皇宮昨夜已然中空。
女官也即潛走,欲帶他同行。他立刻想到了殷王妃,不知定王是否已派人回來接應她,她又是否知道長安已遭拋棄。遲疑不決之時,那女官冷笑質問,他是否想去為定王妃報訊。
“我告訴你,今晚便是她的死期。最晚不過明日,叛軍便將抵達。你不和我走,難道想和那些長安賤民一樣,死在叛軍的刀劍之下”
女官早有獨占他為面首之心。從前他一直避讓,能躲則躲。今夜他卻聽出了端倪,假意惶恐,忍厭隨她一道乘車,從禁苑出宮。
車上,他打探內情。女官自知色衰,為討年輕郎君歡心,更也為威脅恐嚇他,遂將實情道出。
小柳氏是王太后的表甥孫女,常入宮陪伴,討好王太后,這回也知消息,卻不肯隨王太后一起走,借口另外有事留下。原來她和心腹密謀,想趁這個機會,假借王太后之名,將定王妃殷氏騙來下手。然而此事非同小可,她更怕過后萬一被王太后知曉問罪,躊躇不決。
小柳氏的謀算,怎可能瞞得過王太后的眼,這女官之所以也借故留下,正是為了此事,遂在小柳氏尋來探聽口風之時,裝作無意,泄露太后心思。
同為皇孫,太后獨愛景升太子,對定王卻頗多厭惡,起因也是巧合,定王出生當夜,她便跌了一跤,臥病在床,險些死掉。過后
她起疑心,拿了定王八字叫人去看,竟說和她相沖犯克,并且,此子對王家也將不利。太后深信不疑。而皇帝在還沒有徹底沉迷于聲色犬馬之前,對定王還是頗多欣賞,稱他有自己當年之風,諸多皇子里,以他最為英賢,還親自為他指定婚事,以關內世家柳女為妃。這更引發太后不喜。
大柳氏在幾年前病故后,太后便知柳家一直想將小柳氏再嫁定王,以穩固婚姻。
此舉自然不合她的心意。她一心想為鐘愛的長孫太子掃除障礙,怎容柳家再嫁女為妃。她想安排自己人入定王府為繼妃,并監視定王舉動,不料定王甚是狡詐,在王府里不聲不響地過了幾年后,有一天,毫無征兆,竟自己直接尋到了皇帝的面前,稱不久前,外出游覽杏園,偶遇殷家之女,極是愛慕,欲求為妻。
殷祭酒的長子少年亡故,他膝下只剩一個女兒,家族亦是人丁不繼,幾年前,在祭酒病故后,門庭更是沉寂無聲了下去。
定王的這個舉動,似正合乎皇帝心意。當時殷女也已出孝,當場應允,指了這門婚事。
皇帝開口,太后只好作罷。然而從此,她對定王愈發厭惡,連帶也恨起殷女,認定是她勾引定王,壞了自己的盤算。
女官將太后對殷妃的恨意透漏給小柳氏,又旁敲側擊地提醒,斬草除根,須連那小郡主也一并殺死,方能杜絕后患。
小柳氏如被喂下定心之丸,不再猶豫,下了決心。
“你以為太后只為借刀,殺死那母女二人如此簡單”女官得意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