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徐。
一座豪華的馬車沿著大路緩緩奔馳。
這輛馬車與一般世家的馬車不同,其奢華或許比不上門法世家的那種,但是其內在同樣不差。
與一般人不同的是,這輛奢華的馬車上趕車的不是男子,而是一名戴著斗笠面紗的女子坐在那里,輕揮著馬鞭,而在她的身邊則是放著一柄細長而略顯奢華的佩劍。
若是有在江湖中地位不低的人在這里的話,定然會認出這女人乃是當初刺殺楊廣而鬧得沸沸揚揚的羅剎女,奕劍大師的大弟子傅君婥。
而能夠讓堂堂羅剎女趕車的人,在整個天下間只怕是寧道奇也沒有這個能耐讓傅君婥心甘情愿,在這天下,能夠讓傅君婥心甘情愿的唯有一人,那便是她的師傅奕劍大師傅采林。
“駕”
隨著傅君婥那略帶冷意的聲音回蕩,駿馬揚蹄,帶起一陣的煙塵,拖著馬車加快了速度。
就在這時。
傅君婥身后的門簾被推了開來,傅君嬙從里面鉆了出來,坐在了自己大姐傅君婥的旁邊,開始用著自己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四周的景色。
比起中原來說,高句麗終究差上太多。
當初若不是自家師傅帶領抗隋,眼下的高句麗只怕早已經臣服在了楊廣的腳下。
所以,對高句麗來說,奕劍大師傅采林便是他們的神。
可惜對傅采林來說,他終究還是一個人,會老會死,為了高句麗以后的日子,他不可能一直保護下去,他必須得為高句麗做準備。要知道眼下的中原紛爭已經漸漸有了明朗的局勢,所以傅采林需要下注落子。
而他的選擇便是李閥,而其根本原因便是佛門。
因為佛門從骨子里來說,講究的是謙遜。對外人都是慈悲為懷。
在傅采林的眼中,他選擇李閥,便是看重的佛門中的慈悲為懷這個東西,再加上李閥之人也是信佛之人。這更讓傅采林有所決定。
另外便是自己的二徒弟傅君渝的情況,兩相結合下,傅采林前來中原了。
陪同的正是他剩下的兩個徒弟。
“哇”
驚呼出聲,傅君嬙雖然也是傅采林的徒弟,但是與她的兩個姐姐不同,她以前活動的范圍不過是在高句麗,壓根兒就沒有踏足過漢家的壯麗河山。
眼下一見,心中自是驚訝。
甚至,遠遠的他還見到了遠處那冒起的濃煙,正是烽火。
雖然在心底承認高句麗國小。但是傅君嬙是萬萬不會承認這中原大地比高句麗要好的,在她的心中,琢磨的是中原大地最好是一直打下去,死絕了才好。
這樣的話,高句麗就安全了。甚至高句麗還可以南下,擴大國土范圍。
在內心里,傅君嬙是不太贊同自家師傅和大姐的決定的,她覺得應該還是用楊公寶藏引動戰火,但是在師傅和大姐的分析下,傅君嬙也沉默了。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這話中的含義傅君嬙還是明白的。
眼下中原中佛道魔之爭,但在傅采林看來終究還是佛門勢大。他們由慈航靜齋選擇楊堅那里得到的收貨和底蘊實在是太大了,遠遠不是短時間里能夠抹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