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他登基之后也變了性子,開始追求那毫無意義的長生了
也對,之前不還說大唐的太宗是吃丹藥死的嗎。
對此,他并不相信。
而他旁邊的李建成聽此言論,臉色堪稱鐵青。
他就知道,父皇將軍國大權悉數交于秦王,他焉有不反之理可既然阿耶已然立他為太子,李世民此舉,便是謀逆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為何天幕卻對李二大加贊譽,還有本朝的那些唐人們,緣何這般擁戴李二
他才是大唐的太子
而李淵則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兒子。
另有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而昭陵便是唐太宗的陵寢。更有宋陸游的詩句“孤忠無路苦昭陵”。
要知道,這樣的殊榮,找遍兩千年的帝制都是絕無僅有的,一般而言,為一個朝代打下最深烙印的,通常都是開國皇帝,譬如明朝的祖制不可變。再不濟也如漢高祖劉邦一樣,盡管以流氓之稱被世人笑話,但說起漢家天下,自也繞不開他這位開國帝王。
劉邦聽天幕這么說,一口酒差點卡在喉嚨口。
嘿,這酒是喝不下去了。
乃公縱橫一生,怎么就落下個再不濟的埋汰呢。
不過
既然他都用上這再不濟了,想來那個唐朝小兒他爹,怕是更凄慘吧。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現在提起太宗,后世的人都默認太宗皇帝才是替大唐實實在在打下天下的人,李淵基本上是在講到太宗的時候順帶捎上的。莫說是后人,便是連唐人,其實也更傾向于“太宗立國”的說法。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云“太宗以神武之姿,撥天下之亂”。
便是李唐皇室,凡朝廷有大事發生,也都更喜歡“祭告昭陵”。漢唐漢唐,作為華夏人心目中最有存在感之一的盛世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把自己搞得這么沒有存在感,也實在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本來就有點心生狐疑的李淵聽到天幕竟然如此偏心自己那個二兒子。
他這個二兒子確實能力出眾,只是前隋楊廣幼時又何嘗不是名聲斐然,能力出眾
結果不還是二世而亡了
何況有他在,想必可以平衡兩位兒子的關系,他按照法度立長不立賢,何錯之有
這天幕緣何如此偏心。
再者說,瞧瞧他家老二的后代,完全不把自己這個開國皇帝放在眼里,這應該反省的,是他們李唐的后代吧,為何要讓他反省
這話要是讓常柚聽見估計要發笑。
李淵還當真挺把自己當回事的,自己平衡之術玩的稀爛,還在那里做什么兄友弟恭的春秋大夢,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還有,那個隋煬帝楊廣,快別來登月碰瓷他們家二鳳陛下了。
大唐后面的其他皇帝,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祭告昭陵有什么不對,歷代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