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至尊竟為了他如此哀損,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地效忠主君才是
還有,呂子明,你干的好
就是要將至尊送的金銀珠寶還回去才是,這才是忠臣之舉。
沉浸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呂蒙錯過了周遭幾個人仿若關愛孩子般慈愛的目光。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則一陣見血,簡潔明了地表示“權意之所鐘,呂蒙、凌統最重。”
哦,所以二謀,你給凌統親手擦眼淚也是因為你最鐘情他們二人吧。
孫權
他沒有
這又不是他說的,是陳壽說的,那你們就去問陳壽啊。
陳壽害他
前三位淮泗集團的都督逝去之后,孫權只得把目光投向江東大族,這個時候,辣個男人他出場了。
當然,為了給足他牌面,我們必須要隆重介紹江東最厲害的那支軍隊。
此言一出,三國皆驚。
什么江東最厲害的軍隊
難道不是那支號稱戰無不勝的水軍么
難道孫權那小兒還藏著什么他們不知道的武器嗎
趕緊傾耳仔細恭聽。
東吳之人也很懵逼。
他們什么軍隊最厲害他們自己怎么不知道
江東水軍冠絕三國,但比水軍更振聾發聵的,還得是他們的火軍。
火軍那是什么
周瑜火燒赤壁,陸遜火燒連營。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江東縱火團。”
如此這般,我們破案了,孫權喜歡熱烈的,尤其喜歡能縱火的。
孫權
他什么時候喜歡熱烈的了
好,但是他至少知道了,他的第四位都督是誰了。
陸遜。
孫權暗自在心里頭將這個名字盤桓了幾圈,卻還是按下不表。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孫權自己跟陸遜說的,他說公瑾雄烈,那他又很喜歡公瑾,由此可以推出,他喜歡雄烈的。邏輯通。
孫權
為什么感覺自己甚至有點被說服了呢。
這不合理。
天幕慣會蠱惑人心。
但陸遜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反而是那個流傳甚廣的替身梗。
據說是孫權將陸遜看成了白月光周瑜的替身。沒辦法,要素含量過多。兩個人都是世家子弟,揚名之戰全靠縱火。周瑜第二的梗便也深入人心。
已經痛失了三位都督的孫權向陸遜表示“孤從未有過此意,伯言跟公瑾從個性到愛好,都沒什么相似之處。”
他是個清醒之人,才不會玩這種替身梗,沒意思。
也沒必要。
當然,這背后也有孫權本人的推波助瀾。他在向陸遜評價自己曾經的三位都督之時,表示,公瑾大才,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這什么意思這不就是讓他往周瑜的方向上努力嘛。
孫權
他不是這個意思吧。
他這好像是在夸獎伯言,鼓勵伯言為他所用吧。
他才沒有推波助瀾
據說,是夷陵的那場大火讓孫權想起了當年的赤壁大火,所以陸遜正式走進了孫權政權的核心圈。雖然這么說也沒什么大問題,但其實早在之前,呂蒙便已經向孫權推薦過陸遜,而陸遜也早就已經在江東嶄露頭角了。
只是夷陵的大火讓孫權看到了陸遜之大才,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而已。
孫權先是被天幕前半句雷的外焦里嫩,但看在后面為他解釋了的份上,他就不再追究了吧。
沒錯,當時他確實是在朱然跟陸遜之中難以決定,最終也是靠夷陵之戰才幫他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