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更是表示,沒有都,只有趙國和他們漢朝跟匈奴一直纏綿,他的大秦那可是按著匈奴在打的哦,不要共沉淪好不好。
走過輝煌的西周,周朝自平王東遷開始,王室便一路衰微。
東周分兩截,春秋和戰國嘛。東周沒有周,這不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嘛。
但又巧的很,平王東遷,是周朝顛沛流離的開始,也是秦國發家的肇始。
再加上周王朝的國都這不是遷走了嘛,取代周朝勢力的,是越發強大起來的秦國。在歷代秦國國君的努力下九都八遷,最終挪到了咸陽,無論是在此之前的櫟陽還是咸陽,那都歸屬于現西安的轄區,作為陜西最著名的博物館,那自然是聚焦秦國咯。
于是陜歷博關于東周的這段歷史展廳,寫作東周時期,讀作秦國發家史呢。
畢竟看看單元名東方帝國,就知道這段故事的主人公,那肯定是秦國啦。
這除了說最終成功一統天下,成為華夏帝制開端的秦帝國還能是說誰嘛。
歷代秦君甚為滿意,每次聽到他秦的國號后面跟的是帝國二字,就覺得甚為舒爽。
他們大秦,就是跟中原那些列國們不一樣
自豪感油然而生了好嘛。
中原列國與周王室
都是一個時期的故事,他們難道不配擁有姓名嗎
明明他們位處中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禮儀之邦好吧。
始皇帝才不管之前那些手下敗將們會不會收聽到天幕,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想法,畢竟自然有他大秦的先王們去料理,他所要做的,那當然是順勢整治一下六國余孽,并且將天幕所說的重重關于他大秦的好事廣而告之了。
秦國早期的文物跟周朝的文物大同小異,主要就是一些青銅及陶制的器皿,不過其造型比起花里胡哨的中原諸國更為樸素,彰顯了從一開始就貫徹于秦國人骨子里的實用主義。
其中一定要說比較出名的秦早期文物的話,其實應該是先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石鼓了,其上有目前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和四言詩歌,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秦王狩獵的情形,因此又得名獵碣。
你說政哥也真是的,兵馬俑都整了,怎么沒給我們整幾個自己的狩獵實況呢。
咱也想看看政哥狩獵的英姿啊
始皇帝
你們所說的那個兵馬俑發現的地方,是他的陪葬區,是為了讓自己死后靈魂得以享受生前帝國的。
你不覺得如果里面出現了自己的雕像才更加奇怪嗎
死后找另一個自己一起玩嗎
那畫面太美簡直不敢想象。
再往前走,是個專門的小展廳,主要擺放著一根嗯,又長又粗的柏木。
墻上這個呢,是一個墓葬的剖面模型。
這就是先秦時期出土的規模最大的一座秦公墓葬,即為秦公一號大墓。
其主人的知名度甚至還沒有這個墓的知名度高,是秦景公。
不知名也是合理的,畢竟秦景公距離我們政哥,那還有足足三百來年呢。
而這根柏木默默陳列在這里,無聲地宣告著其實自先秦起,黃腸題湊就已經成為了貴族王室的一種喪葬形式,這個我們從漢書霍光傳中了解的喪葬形式,又向前推進了數百年。
不過要看保存比較完好的黃腸題湊,還是得去揚州看廣陵王墓,雖然里頭文物差不多搬空了,但原本的架子還在,還是值得一觀的。
四舍五入不就也算是知道政哥和豬豬槨室的模樣了嘛。
跟著天幕這個旅行下來,古人們覺得自己已經幾乎不認識四舍五入這四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