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不愧是大唐,一個朝代的寶貝要分三個大展館來給我們鑒賞。
雖然基礎館寶貝不算多,但是也絕對值得一觀。
這活生生就是一段文化交流史的生動再現嘛。
除了三彩載樂駝這件唐三彩中的極品國寶,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盛唐時期繁榮的絲綢之路的景象之外,單單是尋常唐三彩中為數眾多的身著胡服的女子像,便已然能夠將那個包容開放的唐朝躍然于我們眼前。
要知道,舶來品在唐朝,那可是風尚呢。女子著輕便的胡服男裝更是極為流行的穿搭,可見盛唐時期的穿衣自由那當真是名不虛傳。
那自然啦,唐朝長安城的女子們聽到天幕這么說深有同感。
衣服嘛,那還得是穿各式各樣的才好,打馬球與騎馬的時候,還得是胡服最輕便,穿上了連平日生活都懶得換呢。
李世民聽聞自家大唐的寶貝要專門用三個展館來體現,一方面自然是無法抑制的自豪,沒錯,他們大唐好東西多得很呢,一方面又忍不住警惕。
畢竟按照天幕那個時代的性子,這些東西又有多少是從他們唐人地底下的墓里給薅出來的啊。
又是為他們大唐百姓倒霉的墓哭唧唧的一天呢。
其實像唐朝的絲織品的一些紋樣及音樂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很多之前華夏未曾有過的創新,最終與華夏融為一體。
不過雖然絲織品保存的比漢代好點,但實在也不多,也只剩下點這種殘片供人隔著玻璃欣賞一二了。
要看保存完好的,還得是去新疆啊,有機會帶大家一起欣賞一下。這個昔日西域故地的廣袤的土地之下,憑借著獨特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留下了漢唐最珍貴的剪影與考古記錄。
所以不要有事沒事得地無用了,知道新疆有多重要嘛就在那邊嘚啵嘚啵地大放厥詞。
宋朝帝王及文官們覺得自己膝蓋中了一箭。
壞了,這波好像是沖著他們來的
常柚哪有功夫在旅游的時候專門針對誰,當然是平等地掃射每一個看不慣的人了,輕飄飄說完這句之后又非常興高采烈地前往下一個文物處。
但是中西交流最直接的文物,還得是這個移過來的,原屬于粟特商人墳墓的墓門。
盡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信奉拜火教,遺骨已然成灰,抑或是最終選擇魂歸故里,在長安只留下了一個衣冠冢。
無論是那種原因,這個粟特商人都絕不是個例,這正說明了唐代的長安城儼然是個國際化程度并不低的大都市了。
李世民大為震撼。
好嘛,你們連人家粟特人的墓也不放過
之前還真是小瞧天幕了。
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好似后世人特別喜歡強調什么中西交流,難道還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奧妙不成
托宋代的福氣,自唐之后,恢弘了千年的西安終于落下了屬于自己的帝都時代。
南宋時期更是開始直接歸屬于金人的管轄。
不過嘛,雖說如此,文物還是有幾件的,雖然是宋元明清共用了一個展廳就是了。
不過也許正如同長安的湮沒,這個時期的國寶級別的文物竟然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宋朝人的審美確實足夠樸素。
沒錯,就是這件釉油滴碗,這個看起來似乎平平無奇的黑釉碗。
實際上,其上銀光點點,其燒制工藝極難,如同這只碗一樣尺寸的更是絕無僅有的。
黑釉碗的興盛與風靡實際上是宋代點茶工藝流行的產物,因為更方便人們分辨茶湯及茶色的成分與優劣。華夏先民也終于從吃茶走向了喝茶,淺拍一個吧,其實本人還是太樸素了。
覺得還是剛剛看的那個金色的洗三盆比較吸引人的眼球。
宋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