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鵝每天要吃一公斤左右的水草,所以覓食次數較多。
曹主任看到這一幕開口詢問,“這就是野生天鵝的其中一個種群”
葉晗笑著回答“不是的主任,這是我們植物園人工養殖的白天鵝。”
“人工飼養”曹主任看著湖中那些歡快覓食的生物有些驚訝。
無外乎他會弄錯,人工繁殖的天鵝經過很多代的培養與馴化,大多喪失了飛行能力。就像野雞能飛到十幾米高,而養殖場的雞根本飛不起來一樣。
更何況眼前的天鵝體型比繁殖體要大,翼展驚人、羽毛豐滿,還會自己尋找食物,不需要人工喂養。
除了不進行候鳥的遷徙,不是和野生的一樣嗎
這是一種全新的飼養方式,值得學習。
他帶來的觀察員,從剛才起便開始記錄這種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數量。
聽到是人工培育,不由得愣了一下,在后面做了單獨標記。
他們從事觀察研究數年,還是第一次見到生命力如此活躍的家養天鵝。
一行白鷺從空中飛過,十幾只排列成一隊,很快消失在水杉林內部,不見蹤跡。
剛進入花間集,他們已經見到了兩種保護動物。
曹主任預測,接下來的調查沒準會給他們帶來驚喜。
觀光車到達天鵝湖,一行人下車,走到岸邊近距離的觀察。
如今園內天鵝的數量比去年多了一倍。
在5月份的繁殖期,共有4對天鵝陸續,加上3月份出生的天鵝寶寶,群體增加了23只,達到近50只的規模。
這些少年天鵝經過半年的成長,已經褪去了幼年期毛絨絨的胎羽,身長變得和父母幾乎一般大,能夠獨立生活。
只是羽毛的豐滿程度尚有差距,看起來更加稚嫩一些。
見到葉晗過來,在水中玩耍的天鵝們紛紛朝湖邊聚集,腳掌撥動,在湖面蕩起陣陣漣漪。
幾只親人的少年黑天鵝率先游過來,伸長脖子親昵地蹭蹭她的腿和手心,甚至拍打著翅膀要抱。
其他白天鵝也不甘示弱,有四五只飛到了岸上,將葉晗團團圍了起來。
這時候的天鵝,早已不見其他游客在岸邊投喂時毫不搭理的高傲模樣,見到她比見到飼養員還熱情。
曹主任一行看著這友愛的一幕,露出笑容。
這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難能可貴。
葉晗用手心蹭蹭它們的鳥喙,撫摸著蓬松的羽毛,但實在不想抱它們,很重。
就在上周,飼養員徐光印剛給它們做過體檢,連少年天鵝都有十斤重,體重增加得很快,一個個膘肥體壯。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長成大鵝了。
幾只在附近游動的野生小天鵝看到這一場景后,好奇地朝這個方向靠近,觀察員立刻拍攝錄像資料并記錄。
今年到來的野生天鵝群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葉晗安撫好天鵝們,和保護協會的眾人一起沿著岸邊行走,尋找隱藏在蘆葦叢中的野生天鵝。
“甲板上曬太陽的有1、2、311只,周圍游動的有14只,蘆葦叢中還有數個小群體,我們注意不要打擾”
一行7人全都用上了望遠鏡,輕手輕腳的在岸邊和隱藏的小路中探查,與這些野生鳥類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途中,觀察員一直在記錄所在的位置和數量。
統計野生鳥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