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所言甚是,這些的確是后人牽強附會,誤解先賢思想所致。”
郡守斟酌著用詞,小心翼翼試探,“您放心,臣一定將您的話轉達他們,讓他們徹底摒棄這種糟粕思想。”
鶴華彎眼一笑,“郡守果然是聰明人。”
“此事便辛苦你了,你若做得好,阿父必重重有賞。”
糟粕兩字,便是與男尊女卑思想劃清界限,未來會按照她的想法去改變儒家思想,古人誠她不欺,“入關”后,自有大儒為她辯經。
但這個時代的儒生顯然比后世的儒生更加有血性,為她“辯經”的人不會太多,想要將未來會加注在儒家身上的封建思想徹底從儒家剔除是個大工程,要經年累月才會出效果。
不急,阿父身體康健,長命百歲不是問題。
他們父女倆有足夠的時間來改造他們的大秦,為后世留下一個無論是疆域、還是思想制度都極為成熟的盛世王朝。
“為陛下做事,不敢言辛苦。”
郡守說著話,余光卻偷偷瞧嬴政,帝王此時也正在看他,凌厲鳳目是對皇太女方才話的驗證他若做得好,帝王必然有獎。
郡守懸著的心這才落回肚子里。
捫心自問,他沒那么功利,做這件事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為了儒家的未來。
如今法家墨家兵家獨大,儒家被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若再這樣繼續下去,孔孟之道怕是要絕于華夏之地。
他為儒家弟子,自然不愿意看到這種場景,為保存圣賢之道,最好的辦法是迎合上位者的喜好,將儒家打造成適合大秦的思想,而不是抱著所謂的圣賢之道成為歷史塵埃中的其中一例。
荀子都教出兩大法家天才了,儒家為求生存,改變一些微不足道的思想不足為奇
郡守毫無心理負擔。
安置完嬴政與鶴華之后,立刻召開儒家內部會議,商議如何勸說儒家的頑固派更改男尊女卑的糟粕思想。
郡守舌戰群儒,鶴華與嬴政也沒閑著,父女倆湊在一塊,拉著法家李斯墨家鉅子以及兵家代表人的王賁等將軍一起商議給儒家的待遇,給儒家的待遇不能太好,不能讓儒家壓過法墨兵三家,也不能太差,太差會讓儒生們拂袖離去,要不好不差,讓他們心甘情愿為自己所用。
這是一早便在商議著的事情,在嬴政封禪之前便多次與眾人商討,如今郡守態度明確,給儒家的待遇便也很快定下來,儒家定下來之后,擺在父女倆面前的事情便只剩兩件封禪與項羽。
封禪即將開始,以親衛防守之嚴密,正常情況下不會出任何問題,所有流程走完,嬴政便是第一個來泰山封禪的帝王,以一己之力拉高泰山逼格,讓后世皇帝以封禪泰山為帝王最高目標。
嬴政彼時聲望空前高漲,封禪應會順風順水,棘手的是另外一件,遠在澳大利亞的項羽。
帝王的通病是惜才,嬴政也不例外,當年沒舍得殺項羽,而是授意王賁把項羽放到澳大利亞,想看看這位楚霸王是否如傳聞中悍勇無比,能不能在那里打下一番基業。
事實證明楚霸王到底是楚霸王,短短數年,便已是那個地方的王,且日夜訓練兵卒,準備反攻大秦,這也是大秦下船如下餃子似的最主要的原因,防止楚霸王隨時來攻。
如今地球已插滿大秦的旗幟,只剩下楚霸王的地方還寫著楚字,封禪泰山之后,攻楚的事情便也被提上日程。
“陛下,臣愿前往”
王離慷慨激昂請命,對楚霸王知之甚少,“臣愿提三萬水師,讓楚地改旗易幟”
鶴華倒吸一口冷氣。
歷史上的王離是怎么死的來著
那是楚霸王的巔峰之戰,而王離是襯托楚霸王的對照組,斷糧斷援軍,王離力戰而亡,尸骨無存。最后一個無條件忠誠大秦的將軍,就這么消失于歷史長河,徹底敲響大秦二世而亡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