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輪到蘇軾著急,他都知道弟弟本人看到了,也并不在意以后自己會被弟弟“撈撈”。
天書也在解釋了,他未來會多次貶謫,然后弟弟為了撈他努力做官,兢兢業業,就差為了他嫁入宮墻了。
蘇軾能不了解自己這個弟弟嗎以前他和別人打架,弟弟上去就是一個猛沖,把人打的媽都不認識,要是他真的仕途不順,屢次被貶,怕是無論是被貶到哪里,弟弟都會努力把他往回撈。
問就是兄弟情深。
倒霉哥哥完全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蘇轍也好了許多。
“行吧,既然你自己都不在意以后肯定會撈你的。”
蘇轍說完這話,耳朵一紅,即使是讓兄控本人親自對兄長說著保證也是會消耗自己臉面的,當下連天書都不繼續看了,抱著本書就要回書房自己去學習了。
在年紀稍長之后,弟弟就鮮少有這種變扭時刻,蘇軾還挺懷念的。
總是那么老成持重,可不利于以后找到可愛的小娘子共度余生啊。
某人是完全沒有思考過,弟弟的年少老成,會不會有那么一絲絲和他自己有關。
實際上對天書的蘇軾和“弟弟,菜菜,撈撈”感興趣的,遠不止本人。
比如歐陽修。
歐陽修對蘇家是提攜的,這并不是普通的文字,而被歐陽修落實到了自己的行動里。
在蘇家已經一同進京趕考,但是沒有那一門三進士,父子同登科的名氣的時候,和人交際略有碰壁。
當然,考完之后又是另一副光景,畢竟哪家能有這種機遇呢
歐陽修并沒有因為蘇洵前些年沒有參加過科考而小瞧他,不僅看進去了蘇洵的文章,并且為他在官家面前美言了。
此時是嘉佑二年,范仲淹已經去世,宋仁宗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很需要一批新鮮血液來讓朝堂煥發生機。
而今年的科舉也確實是卷王之爭,誕生了不少小有名氣的人,這年的進士榜是傳聞中的,千古第一進士榜。
主考官正是歐陽修。
宋查科舉舞弊是極為嚴格的,比如我們現在的“密封線內不要答題”,它的前身正是宋的“糊名”策略。
至于考官和考生私相授受更是絕無可能,因為會提前把任命的考官都安排進貢院這個“小黑屋”,考完了才放出來。
但是自然有考試結束的時候,歐陽修特地寫了篇薦布衣蘇洵狀,向仁宗趙禎推薦這位人才。
認識了蘇洵,自然也就認識了和他一同前來的兩個兒子。
蘇軾和蘇轍。
但凡天書說的是蘇東坡,沒有后來的貶謫經歷,暫時沒有東坡居士這個雅號,蘇軾還是沒那么容易掉馬的,奈何說的正是蘇軾的大名呢
趙禎相對于宋朝其他皇帝,還是聽勸的,他的時期也出了很多名臣。
比如包拯,比如富弼,又比如韓琦。
所以也很聽歐陽修的勸,看了蘇洵的文章之后,對這個人也是有了初步的印象,確實很欣賞蘇洵的才華。
也確實沒想到,他以為是大才子買一送二的成果的倆兒子,竟然有被天書知道的才能。
這簡直是大驚喜。
趙禎這話,歐陽修聽到有一絲遲疑。
“官家的殿試題目有考慮好嗎是不是還沒關心過上殿試的那些進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