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碘少了,就會出現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最初的出現應該是漢朝的時候,當時有個貴族脖子上有了腫塊,被調侃是“智囊”。
而這個病一直到清朝,醫師們都沒什么頭緒。
解決辦法實際上很簡單,定時補充碘元素即可。
而這碘啊,大多存在于海帶之上,人們也完全可以通過實用加碘鹽來預防、杜絕形成大脖子病哦。
“智囊”一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大清確實有不少人脖子上有腫塊,這大多出現在貧困的農村婦女身上。
缺少的營養過多,抵抗力下降,碘也未能得等到及時的補充,便會被病魔找上。
“原來是這樣”
春秋戰國,扁鵲一邊聽天書在講話,一邊迅速查閱著典籍和自己的筆記,還真被他找到了一例如此的事情,就是他自己找到的。
當時只當是氣血凝結成塊,開了寫活血化瘀的方子,竟然背后是這樣的。
扁鵲有習慣,每治好一個人都會留下筆記,這導致他專門買了房子來堆放自己的東西,人不一定會在家,不過筆記一定會在。
筆記上會詳細記載遇見病人的時間、地點,判斷病情的依據,最后的解決辦法,偶爾會附上多年之后的回訪。
扁鵲找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就開始收拾東西,跟著他旁邊打下手,也試圖學點知識的小童頓時手足無措起來。
“先生,先生走后,我們又將失去讀書的地方。”
是的,這小童不是來學醫的,只是來學字的。
都是天書的“隔壁也很香”的觀點,讓扁鵲找到了一條全新的發展信徒、啊不,是發展門徒的方式。
帶著不認識字的小孩認字,第一本就從醫術開始,很難,但是很有用,至少小孩認字之后,已經有了一些粗淺的醫學觀念,打起下手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我不得不離開這里了。”扁鵲說道,他是個還算有責任心的人,“治錯了病人,不回去治好他,我良心上都過不去這道坎。”
和扁鵲一樣的醫師還有很多,把大脖子病當做是血塊淤積,當做是瘤子的不在少數,大家也各使神童解決了病人的問題。
只不過現在才被天書告知了還有這項毛病,以及有更簡單的解決辦法,加碘鹽。
好啦,我們暫時就學到這里,對海水的認知課到此結束,下節課再見啦
江思瑤揮揮手和自己的學習搭子們說再見。
天書也適時出現揭曉了本次的視頻。
又是沒有做題的一次學習,不過天書不介意。
感謝大家的陪伴,本次可解鎖下列學習視頻。
及氧化還原反應鈉與離子反應粗鹽提純海水與溴、鎂、碘加碘鹽的制作。
期待大家下次再見。
這次天書也安排了任務,不過不是只面向少數人的了,而是安排給所有人的任務。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學習至今,現舉行小型活動“學無止境”,歡迎大家的踴躍參與。
“學無止境”,正如字面意思,是和學習相關的任務,但是呢,并不是標準化的學習。
“讀萬卷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