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制作出含氮化合物,氨氣是顯而易見不能少的,就它和氮氣是主角兒,少了誰都顯得怪不合適的。
而氨氣比氮氣活潑些,作為氣體,它十分容易被液化,從無色的氣體狀態,變成液體狀態。
差不多是,從水蒸氣再變成水的樣子,經常下廚的人,看得應該不會少,那飄飄呼呼,蒸騰在眼前的水蒸氣啊,一遇到冷一點點蓋子,就會當場從人蓋子上變成水淌下來。
而氨氣,不僅變“水”比較容易,它還很容易地就和水進行反應,甚至啊,還能和酸反應呢。
氨氣液化,變成的液態氨氣,一般是用作制冷的,當然,也是常見的用來滅火的一種方法。
氨氣恰好是并不能在空氣中燃燒的,雖然比氮氣要活潑些許,但是本質上氨氣也是惰性氣體,滅火的效果是極好的。
說到滅火,那可是大宋朝的首要難題。
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清楚,那之后的每一任皇帝啊,都門清。
需要,太需要天書教滅火了。
根據史料記載,兩宋三百多年,平均一年一次,而且都是大型火災,就已經多到了,他們對于治理火災的唯一心得感受就是,控制住,別燒了王城。
不過,只單單是東京城,就經歷過四十多次的大火災,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個正經城市,不知道的還以為時候在安利燒烤店呢。
而這火災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有自然因素,比如雷暴天氣,又比如說自燃。
也有不自然的因素,因為大宋的城建比較密集,正常生活,都會陰差陽錯地點燃了某處,然后因為大家都都是木頭房子,沒有這個安全性。
火災頻頻發生,擱在什么時代都是比較逆天的。
而這個逆天事件在經過本土人的努力之下,培養了一些比較招樹林喜歡的消防員。
為什么招樹林喜歡呢因為樹林也不喜歡火。
不過啊,大宋的消防員并沒有我們后世的有用,這最明顯的就是消防裝備和消防員個人身體素質上啦。
咱后世的消防員,一個個就跟能平地起飛一樣,跑著跑著飛起來絕對不在話下,古代的,大概是扛著水跑二里地,水都給嚯嚯完了狀態吧。
天書這犀利的點評,著實是傷到了大宋上上下下官員的心。
特別是被點評不知道的趙匡胤。
趙匡胤現在的心情,如果不是耳朵不能拎起來,他都想拎起自己的耳朵,然后大聲說“兩只耳朵都聽到了”。
“我們大宋,招惹到她了嗎”
趙匡胤不理解,趙匡胤非常不理解,趙匡胤特別不理解。
而被哥哥趙匡胤問這種問題的趙光義也十分不理解,他們早就有這樣的困惑,所以早早的分析過這一點。
但是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來大宋會從什么角度欺負到這個女孩子。
這已經清晰可見的事情,宋之后還有朝代,那天書和宋的關系就只能是材料上的幾行字,和普通人的關系。
“總不見得是什么傳世的知識傷害到這個女孩了”
趙光義不理解,他實在是不能接受自家情緒一直都很穩定的哥哥,三番兩次因為天書情緒當場失控。
當然,這失控也不能怪哥哥,趙光義自己都有些要被折騰瘋了,每次遇到秦就是夸夸,遇到宋就是這不好,那也不好,這換誰誰頂得住啊
反正這倆是多少有些撐不住了,已經在默默反思,究竟是哪里的問題了,甚至把這個疑惑同步帶給了臣子,在最近一次的科舉里面,都在殿試上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有人能想想辦法,解決了它。
不過目前還是一無所獲。
大家都分析,是不是因為這天書一看就是個好戰分子,所以和那“慫慫的宋朝”有些不適配,俗稱,八字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