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邦看著天書上那個臭屁的發言,和自己斜放著的木板,和落在最底下的石塊,對那個當皇帝的自己是十分不滿了。
“哼,大家都是劉邦,我還就不信了,他比我聰明不成我在做實驗,他還能只聽就懂了不成”
劉邦左眼寫著“不信”,右眼寫著“是假的”,他身邊的蕭何認識他的時間最長,不過他是個會給劉邦留顏面的人,沒有跟著劉邦一起說。
張良雖然看不上劉邦的性格,但是他也不是嘴碎的人。
所以現場唯有范增跟著劉邦一起吐槽已經當了皇帝的劉邦。
“我說劉季啊,你當皇帝之后,臉皮還能變得更厚,可真有你的啊,現在就已經厚到不成人樣了,難道你是靠臉皮當的皇帝”
“就是就是,這個漢高祖臉皮太厚了,不要臉了,估計這皇位啊,是誰臉皮厚誰能搶的到吧”
劉邦當然知道不是這樣,皇位,又不是什么路邊隨處可見的東西,更不是什么誰都能搶一下的。
想來他當上皇帝也經歷了很多事情,說不定還死了,不,不是說不定,是一定,一定會有兄弟因此死亡。
權勢這個東西,像是包裹了蜂蜜的刀子一樣,擁有的權勢越大,就像從刀尖尖往里走,而皇帝,無疑走到了終點,成了拿刀子的人,得多厲害,也得捅過去多少人。
當然,劉邦選擇投靠嬴政,不是他畏懼當皇帝路上有可能會遇到的艱難險阻,而是他現在真的認同嬴政。
可能是被天書“洗腦”了,也覺得嬴政雖然是個暴君,但是太厲害了,給人的安全感比以往的皇帝都多。
天書能自信地認為,只要給嬴政一張地圖,嬴政能統一世界。
她是打心眼里認可,即使大秦壽命極短,也只是因為嬴政這個駕車的人沒有長生不老,如果給他一粒長生不老藥,那么他將會真的把大秦延續下去。
諸如此類的言論,天書說了一遍又一遍,不僅僅是秦皇,還有漢武,還有唐宗宋祖,甚至那位在天書上根本沒有發過言的成吉思汗。
天書喜歡有能力一統世界的,這誰不喜歡,如果再能帶來個安穩甚至,那就是所有百姓都向往的生活了。
而劉邦,現在也不過是眾多百姓中的一位。
范增,包括張良,他們都是和大秦有仇的,有堅定的滅秦的想法,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劉季也需要滅秦。
他們都是從小生活都很不錯的,劉邦一眼就能看出來,特別是張良,有些龜毛的性子,之前說不是金尊玉養的大家族,他都不信。
而劉邦,祖上也闊過,但是現在也窮了,有一點點積蓄能送他去讀書的。
他和盧綰一起就讀的馬公書院,書院名聲不顯,是馬維馬老先生辦的私塾。
不過劉邦并不愛讀書,雖然聰明,腦子靈活,讀書也讀的快,但是他讀書的那段時間,世道不太平,總是打仗,他也十三歲左右就當了游俠,想著去信陵君門下混口飯吃。
但是這世道,即使是信陵君也沒活到劉邦過去,信陵君招募門客,但沒到劉邦,他就死了。
信陵君的門客張耳此時恰好也招募,劉邦跟著他混過一段時間日子。
之后劉邦建立大漢,張耳也是開國功臣之一。
之后劉邦回到老父親身邊,又爭取做了這大秦的泗水亭長,人有鴻鵠之志,但是也有安于小家的心,他的鴻鵠志,更傾向于信陵君那種。
交友無數,有門客三千,真性情,且仗義疏財,當個正直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