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學習語言很簡單的,先有了預警,然后每天聊天,總有會的時候。
不愧是千古一帝,江思瑤甚至在心里都是棒讀的語氣。
這語境問題,江思瑤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后來她發現,當她聽不懂別人的話,別人也聽不懂她的話,于是他們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
“你畫我猜”,好好的學外語的環節,最終變成了兩個人的比劃,失去了本來的作用。
江思瑤沒有和朱元璋爭執,畢竟也不是朱元璋本人。
英語這個事情呢,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畢竟按照我們華夏人的狀態,哪怕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也會選擇主動了解。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我沒辦法處理,不過呢,學科和學科的不同我還是能聊聊的。
生物、化學、物理都是我們已經學過,或者正在學的,換算到古代的時候是相當于“格物”的,研究物體的發展規律。
接下來我們要學的地理,是認真分析了華夏的版圖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版圖。
別誤會,可不是拿著個地圖,阿不,輿圖就在那兒分析該怎么出兵。
那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像是倆將軍,那像話嗎顯然不像話。
地理教的也和咱農業有一點點關系,畢竟啊,地理會學到水循環,而農業上對水循環的要求可不止一點半點的。
除了水的問題,地理也教和太陽,和光相關的問題。
當然,還有它的原本的面貌,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有哪些國家,我們華夏占了什么位置,諸如此類的話。
“居然連那什么地圖都專門開一堂課。”屬于是還沒聽懂的武將。
“這會不會教人認路”李廣很需要,他沒開玩笑,這個課程如果是能教會人在不同的地方認路,那么李廣以后就不需要隨身攜帶戰略性物資--指南針了。
“哈哈哈哈,老李,這聽起來是專門給你開設的課程吧”有關系好的調侃。
“去你的我認識天書嗎,你這就成了為我開的”李廣臉皮厚,他直接回懟。
李廣的心態還是很好的,比如他從天書嘴里,以及自己確認過,自己真的是路癡之后,反而釋然了,問題不大,現在有指南針,之后多聽副將的,也能打仗。
“行了行了,之后天書講地理的時候,李廣你可得認真聽,不會以后不讓你帶兵出征了。”
劉徹說的很隨意,大家都知道是在開玩笑的,氣氛倒也和諧。
除了這七門學科之外,還有歷史、政治和體育。
政治是思想方面的,基本上是培養一個遵紀守法、有符合公序良俗的道德感的人。
多的也不談了,我政治還行,加上這個背誦占了大頭,咱估計以后也不會在你們面前背誦的,就先不提啦。
歷史,除了你們之外,還研究國外的歷史,嗯,如果有人把他們搞定,也就不用學了捏
體育,挺好,中考是考了體育的,高中會有體育健康的測試。
因為當代學生,和古時候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在廟堂就是文官,風度翩翩的像是一拳就能哭很久,實際上“武能上馬定乾坤”,到戰場上完美融入武將。
也不是那么完美的融入,畢竟長相還是會偏文弱些的。
“文弱嗎我不文弱吧”范仲淹和歐陽修對視,兩個都帶過兵打過仗,自認不是什么文弱書生。
“比起這些,我反而是對天書避而不談的政治很感興趣。”歐陽修抬頭,眉頭緊緊皺著,他感覺這個學科是個很重要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