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奴還有用的,這個蔡侯紙,啊不,這新紙還需要奴啊”蔡倫當場跪地痛哭流涕,背后的汗幾乎是瞬間就浸透了衣衫,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到該怎么給自己求情,無可奈何用這個蔡侯紙來證明自己不能現在就死。
漢和帝還算是個好皇帝,東漢的第四位帝王,沒有做出什么能讓人夸一夸的政績,算得上是平平無奇,但是因為他不怎么搞事,也勉強算是能選賢任能,所以在百姓間的評價還算好。
因為是個好皇帝,所以是會跟著天書做那些對百姓有利的事情的。
他和阿斗那種也算差不多,是皇帝班子里的中游生,阿斗比他更差一點,兩個人都不太折騰,因為清楚自己的水平,但是也在盡力當個好皇帝,所以“有作業可以抄”的時候,都是會抄的。
這樣的皇帝,在歷史的長河上還有不少,但無一例外,只要不是像阿斗這樣亡國了還有“樂不思蜀”的事件傳出的,大多是名聲還不錯的。
因為百姓的要求很簡單,能讓他們好好活著就行,很多時候,皇帝休養生息,百姓反而能活得有聲有色。
畢竟不鋪張浪費的話,也能掩蓋自己沒能力賺錢的事情。
而漢和帝比阿斗強的一點是,他還是有自己看人的眼光的,晚年還是選了不少賢能的人,這在歷史上也是鮮少的,因為大多數皇帝都是晚節不保,是吧唐玄宗。
漢和帝這些天為了做火藥的人忙前忙后,一個根本沒有信仰的皇帝,硬是開始接觸了這方面的東西。
沒辦法啊,在漢武帝之后,儒家學術獨尊,皇帝的政令很多時候是貴族們的風向標,也一點點向下滲透。
優秀的皇帝做出的事情,是會被百姓推崇的,比如一個千古一帝說儒家思想好,別的學說收徒都會困難,沒了徒弟,可不就沒了未來嗎只能想辦法把自己的學術記錄下來,等到后人想學習的時候主動學習。
而學術思想承載在竹簡上,在戰爭中弄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即使是貴族,帶著書籍逃跑也是有難度的,多多少少就有遺失。
何況有些學術的繼承人,可能并不顯貴。
比如墨家,主打一個親民,在戰爭頻發之后,文字記錄遺失,逐漸變成口口相傳,而傳著傳著會的東西就越來越少,老祖宗的本事就這么被遺忘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秦朝時期會煉丹的方士,在秦始皇坑殺方士之后,大多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在東漢著名大魔導師劉秀閃亮登場之后,道教的天師張道陵也登上了歷史舞臺,說不定他們這個時期真的有靈氣復蘇,不然怎么同時出現了這倆都有些“玄學”色彩的人。
張道陵開創了五斗米道,很多方士自此華麗轉身為道士,這個時間段,剛好就在漢和帝之前。
而漢和帝這些天,找會煉丹的人,來煉制火藥,就從墨家找到方士,從方士找到道士,硬生生被他找來了幾位,開始從零開始煉火藥。
這些人的待遇,蔡倫是知道的,加上他自認為這么多年在這皇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等他研究出來了紙張,不說也當個蔡侯,比平時更加有地位是沒的說了。
于是他僅僅地扒著這顆救命稻草不放,明明是跪在地上,但是呼喊聲音卻是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有底氣,像是已經看到漢和帝把他從地上扶起來,只為了讓他造紙的事情了。
以至于漢和帝走進兩步,蔡倫直接就原地站了起來,立刻就被因為他的大喊大叫進來看情況的羽林軍給按住了。
蔡倫本以為漢和帝會下令放開自己,沒想到他只等到了四個字,“帶下去吧”。
這怎么能行蔡倫當場撲騰,“陛下,陛下,奴還有用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