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還沒反應過來呢,朱元璋先替他拒絕了,“什么對不起的,是父皇沒教好,跟你有什么關系”
朱棣也附和他爹,“就是就是,教出來有問題,關哥哥你什么事情,是父皇的錯。”
“哥哥咱努力活長點,咱自己教”老二朱朱樉也認為和哥哥無關。
“就是就是,咱就是吃了虧,父皇能教出什么”朱棡趁機又貶低了一下自家父皇,就是同時也貶低了他們兄弟幾個。
朱元璋生的孩子很多,以44個兒女的戰績,排進咱華夏皇帝生子榜的前五。
第一咱也都認識,是著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66個的數量讓他傲視群雄。
介于朱元璋是個事業批卷王,宋徽宗是個書畫皇帝,還是朱元璋更離譜點。
只不過,皇帝是出了名的管生管養不管照顧,這種“照顧”更傾向于陪伴式的關懷。
而朱元璋,前期打天下,錯過了大兒子的陪伴,登基之后,彌補大兒子多些。
而且,因為他和皇后馬秀英是從微末之患難的感情,對馬秀英更看重,也對她生的這七個孩子更為看重些。
別的不說,關注度上就更關心他們。
雖然有這么幾個兒子,朱元璋是感覺很促進自己和大兒子的家庭關系和諧的,因為其他的都像是撿來的。
一群小兔崽子。
當然,朱元璋也沒對兒子好到哪里去,畢竟也沒有哪個父親是這么罵自家兒子的。
朱家的狀態總是一副和樂融融且吵吵鬧鬧的樣子,或許是朱元璋不關心其他的孩子,倒顯得有一副普通百姓的和樂之感。
雖然是建立在大家氣朱元璋這塊的,不過,朱標這個家庭關系的粘合劑如果死掉的話,或許會變得更為冷漠也不一定。
隋唐的雕版印刷術,一直發展到了宋朝,才被更新為活字印刷術,但是活字并沒有能夠徹底取代雕版,兩者在之后屬于并行的狀態。
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夢溪筆談一書中有記載,畢昇最初嘗試過用木頭制作活字,效果不理想,改為泥制的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印刷,效率有所提升。
雖然當初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就和杜甫一樣,生前并沒有很大的名氣,但是死后多年,他的孫子將杜甫詩集交給了元稹,就是白居易的那位好友,在元稹的推廣下,杜甫詩開始被眾人所知,而現在,杜甫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仰慕視角看李白的詩壇后起之秀,而是成為了和李白齊名的人。
李白是詩仙,在他的詩文里極盡浪漫主義的飄逸灑脫,用他的才華向我們復現了大唐的盛世繁華。
杜甫是詩圣,寥寥數筆寫出的是大唐由盛轉衰,甚至長安淪陷的慘淡景象。
他們倆經歷的明明是幾乎同一個時期的大唐,但是筆下描繪的卻是分毫不同的景象。
這一切,都得虧大唐有一位這么“承前啟后”的皇帝,讓兩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不缺素材可寫。
你看他多么貼心最初即位的時候,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當一個好皇帝,選賢任能,將多年政治斗爭影響下,烏煙瘴氣的朝堂環境清掃干凈,成功帶大唐走向了“開元盛世”。
年紀尚輕的李隆基點點頭,沒錯,朕就是這樣的好皇帝
太子帶到陛下面前,然后兩人對坐談話,完全忘了還有他李白這么個人,還好今天居然依舊能聽到天書夸我。
李白跪坐地端端正正,豎起耳朵聽兩位大佬聊天。
實際上也沒聊什么,現在的李隆基還是比較有腦子的,他對李亨也沒多少父子親情,更多的倒像是利益上的算計與博弈,用他作為平衡朝堂的誘餌這種。
聊天內容也是正經和關懷并存,總之是能聽的了的內容。
李隆基是更加寵愛壽王的,這個稱呼想必大家也都很耳熟,楊玉環便是作為壽王妃被李隆基強取豪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