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無限接近,成為一個點的時候,他們的連線會變成一條切線,并不切割曲線。
“什么切線,割線的,聽著俺的頭都大了。”張飛不懂,這明明看圖是那么簡單的事情,怎么能這么復雜地講出來。
他的話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怒目而視,劉備尷尬地笑著,試圖打圓場,解下圍,不過仙人,沒什么人買賬。
劉關張一行三人很快就被趕了出去,張飛自知自己說錯了話,唯唯諾諾地跟在自己的兩個兄長的身后,話也不敢說,更是不敢和這些“不講理的書生”打架。
直到出去,聽不到這學堂里面的聲音,張飛才敢開口。
“兄長,他們不是書生嗎,怎么都不和我講道理,直接就這么,把我們趕出來了”
關羽哀嘆,“哎,這已經是我們找到的最后一家隱士家族了。”
張飛低頭,臉上有著不易察覺的羞窘之色,“對不起,哥哥們,都是俺的錯。”
“沒事,和你沒關系,這一家和江東的陸家有千絲百縷的關系,我們本就是請不來的。”
劉備自然是知道自己沒辦法請到,試試罷了。
實際上,在天書替他劉備說過話,仁德二字已經算是他的招牌了。
原先劉備也是心系百姓的,到底是如同天書說的那樣即使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也有人說他是假仁假義。
現在嘛,倒是沒有人這么說了,只不過,這名頭,在百姓的面前很有用,在這些大儒面前嘛
就像是現在這般,能接引他們進去,但是能不能有人愿意跟他走,就得看他們能不能打動了。
很顯然,一個都沒打動。
幾乎是無功而返了,劉備卻不想就這么兩手空空地回去,本是打算高低找個能人,來輔佐他,好早日在這亂世有一席之地。
但是好像被天書搞砸了。
劉備沒有埋怨天書的意思,他自然也能從天書說的蛛絲馬跡中,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從彈幕偶爾說的話中發現,那先帝正是他自己。
原來,自己是能請到諸葛亮的,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孔明,竟是會在他們劉關張三兄弟都死后,替他們撐住“蜀漢”的江山。
如果說,一開始知道自己不會和諸葛亮錯過,劉備還有些怨懟,埋怨天書怎么過早地讓世人知道諸葛亮的實力。
而后,他卻也是覺得,或許正是天書心生憐憫。
諸葛亮為他蜀漢做的,實在是太多了。
甚至從彈幕上能看出來,那出師表是諸葛亮的絕筆,甚至,直到死后,也用自己的尸體贏了一場戰爭。
這樣的人被天書憐憫,想要他有一個新的生活,也是能理解的。
劉備的仁德在百姓這里是加分項,但是有時候,仁德的人并不能成為一代明君。
特別是在劉備尚且沒有領地的時候,太難了。
正是知曉其中的難度,所以這些天,即使是劉備他們的態度十分親和,也沒有人愿意跟他走。
劉備能理解他們的心思,關羽和張飛卻是心疼這些天處處碰壁的大哥。
“大哥,要是一直找不到,我們沒有軍師,后方沒有人謀劃啊。”
關羽替大哥頭疼,也替他們自己頭疼,如果沒有軍師,這就是他們自己要抗下來的事情。
文人看兩眼就能懂,但是他們這些武人得看好幾遍,最后處理的也不一定有人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