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紙的就有他,不然他也不能打聽到“同行”的事情。
王陽明依舊看著水出神,湛若水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嘿,看到了一條大魚,興致勃勃用“前釣魚竿”去插魚去了。
和王陽明當朋友,湛若水已經學會了怡然自樂,王陽明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格物”的時候,他就得自己找點樂子,不然這朋友高低是做不長的。
王陽明倒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邊這個好友在動來動去地折騰河,他自己的視線落點在河面上,腦子卻是在想事情,腦子儼然沒了多余的容量處理別的事情了。
大明期間,像是王陽明這樣的人有很多,在大明初期,朱元璋極其推崇理學。
這自然不是他崇拜朱熹,也不是他推崇儒學。
皇帝們的行為,只有和他本身利益完全無關的時候,才是出于愛好,別如著名的木匠皇帝,當木匠對他毫無益處,甚至當道士都可能是奔著超脫凡塵,長生不老去的。
朱元璋強推理學,也是因為這個思想能幫助他有效地維護統治。
儒學大抵是如此的,它和法家,一開始就是為了維護統治,而自劉徹朝,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之后,這項能馴化百姓的技能被后世的所有皇帝接納。
但是他們難道舍棄法家了嗎并沒有吧,森嚴律法,依舊在同步使用。
朱元璋讓大家遵循理學的觀念,如果有人不違背,將會依律問斬,嚴重的直接謀反罪論處。
皇帝有要求,下面就會研究,有些人就混入其中,拿著雞毛當令箭,“自發”迫害其他人。
不過,王陽明研究,純粹是他喜歡,他就愛研究這個,在之后甚至真被他研究出來個名堂,之后有在明中后期、甚至我們現在也流行的“陽明心學”,被人當做“厚黑學”來學,只不過到了明末,有了一絲絲波折。
心學出了個在政途上走得極好的人,大家也知道,張居正。
張居正一開始是推崇心學的,但是思想的發展是極快的,特別是先前已經有了鋪墊的溫床的情況下。
一度發展到了支持男女平等,推崇學術自由,甚至一度到了無政府主義的地步,已經是當時的大明,乃至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思想了。
可想而知,如果接著發展下去,應該就是屬于咱中國的“文藝復興”。
不過,這先進思想的頭頭,王陽明王先生,現在還在蚊蟲的叮咬中,努力思索著朱熹的理學,思考著天書的一條條定理,試圖找出其中的屬于他自己的道理。
江思瑤的穩定學習日常,在第二天就又開始了,一大早看到物理的時候,是江思瑤最頭疼的時候,僅次于地理,這也是她會最后學地理的原因。
一個口口聲聲說著給迷人的老祖宗們一張世界地圖,他們會把世界拿下的人,對地理那是真的麻爪。
不過也正常,學習就像是一個圓,身處圓心的時候,感知到的未知也小,知道的越多,也就越發知道自己的渺小。
江思瑤正是,雖然知道世界很大,但是從不覺得自己的老祖宗們做不到,有一種盲目的信任吧。
收拾好心情之后,江思瑤積極開播。
哈啰,大家,早上好啊,這里是物理學習頻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拋體運動。
我們之前學的運動都是直線運動,但是呢,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直線的,很多時候是曲線。
比如扔出去一個球,這個球在空中的軌跡就是曲線。
而地球也一直在繞著太陽進行公轉,這個公轉的軌道也是曲線。
而軌跡是曲線的運動,理所當然,就是曲線運動。
觀察曲線運動的時候,如果想要了解運動的速度方向,我們需要先知道一個觀念,那就是曲線的切線。
切,取切割的意思,而切線,是和曲線接觸,但是沒有把曲線進行切割的直線。
我們在曲線上選擇兩個點,兩個點都是在線上,他們的連線也必定會切割曲線,這條線就是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