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還沒意識到自己做了半天的心里建設,換來的卻是“恩將仇報”,竟然要幫他另外改姓氏
算了,韓信也是不介意自己改成母親的姓氏的,畢竟他是和老母親相依為命的,父親死在戰場上,他都沒見過。
這邊是被知道張良出了城,那邊張良已經找到了項梁和項羽叔侄倆。
“嗯你怎么來了”項羽像是炸毛小狗一樣,語氣十分不好,看向張良的眼神更是惡狠狠地,像是在護食。
也確實在護食,可能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張良這人運氣真的太好了。
就在項羽他們找了七八個據說有方士的地方之后,總算是找到了這個,會煉丹,因為想向他們兜售丹藥,所以開爐煉過丹。
也沒有接觸過大秦人,甚至是對大秦有所厭惡的,不然也不會在這個深山老林里,更不會現在還在兜售傳統丹藥。
在天書的大力宣傳之下,丹藥已經賣不出去了,依舊在賣丹藥的,想必是守舊派。
項羽他們和這個方士磨合了三四天,總算是得到了本人的松口,愿意跟他們去吳郡,替他們煉丹了。
結果,張良這時候就來了。
別不是在我們身邊埋了暗線,時刻監視我們吧
項羽向來是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張良的,而且,張良這個八百個心眼子的人,值得。
項梁也很意外,他把項羽從自己的身前護到身后,倒也不是跟張良見外,只是怕項羽一時沖動,直接打上去。
自己的侄子自己清楚,真沒輕沒重的,別看年紀小,一拳打下去,項梁自己都可能會被當場打斷幾根肋骨。
這也是父親項燕在活著的時候就更寵這個孫子的原因,天生武勇。
項梁有時候也在想,他自己和大哥雖然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他們的父親可不是吃素的,實力在更加混亂的戰國時期都能嶄露頭角。
他項梁大概沒這個命了,侄兒項羽肯定不是池中之物。
當然,對侄兒的高期待,也是項梁會選擇和張良合作的原因。
項家人中有腦子的很少,主動跟隨項家的,更是多武士、俠客,義氣倒是義氣了,就是有時候過于沖動。
項羽那么“恨”張良的原因,也有一點是,張良幾乎每年都要“雇傭”他見過的玩伴去刺秦,最可怕的是,明明每年,剩下的人都說這是一條不歸路,自己肯定下不去這個決心,但是偏偏輪到自己的時候,依舊下了這個決心。
再聽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成了刺殺嬴政失敗的一個無名刺客。
無名刺客,這樣的無名刺客,嬴政這些年有幾次出巡,項家就會“出”幾個。
張良也不是絲毫仁義道德都不講,往好處想,這么些年,項家沒有被嬴政給一鍋端了,也是他在背后給項家出謀劃策。
要不然,就這么總是有人納頭便拜的狀態,是誰都忍不了的。
現在,項羽也不太想忍張良這么個總是來“打秋風”,還喜歡指手畫腳的“親戚”了,他剛要開口開始質問。
張良就先開口,“撤,你們被騙了。”
“什么被”項羽不信,他甚至想和張良來一場罵戰,但是被叔父項梁給及時拖著就跑。
學武的耳朵都很靈敏,放過了張良之后,項羽也聽到了,甚至比他盲目撤退的叔父還先感知到。
“叔父,往右前方跑,那邊來人最少,可以突圍。”
“好。”項梁聽侄兒的,和侄兒并排跑的時候,還不忘提醒身后的張良,“子房,右前方”
項羽雖然內心想著“操心別人,不如操心自己”,但是也沒阻止項梁提醒。
本質上,項羽確實是個善良的人,不至于會眼睜睜放棄“隊友”,哪怕這個隊友,他并不喜歡。
張良自然不是沖動行事的,雖然他爬山上來的時候,才想明白這是個陷阱,但是不影響他在這種時候依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