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一大段話只聽到了地球,也有人一大段話根本沒聽到的。
唐伯虎翻開自己抄錄的天書講解之物理唐寅篇,又合上,心里像是有一萬只螞蟻在爬。
十五六歲童生試第一,年少成名,但是偏偏時運不濟,親人紛紛離世的悲痛讓他自此一蹶不振。
二十九歲再度科考,依舊是超高水平發揮,鄉試第一名,江蘇省解元。
結果,他被徐經牽連進了科考舞弊案。
原因竟然是有偏題只有他和徐經切題寫的正合適。
徐經,一個和他在進京按考路上,半路相逢的人,有錢,包了唐伯虎這路上的行程。
即使是唐伯虎也沒意識到,這人會去賄賂考官
但是,徐經是真的沒有跟他分享過相關的東西,甚至他都不懂。
最后因為太過于自信自己可以連中三元,過于張揚,以及和徐經走得進,被牽連下獄。
被冤,平反,補償了個浙藩小吏,唐伯虎拒絕,選擇回鄉賣畫為生。
現在已經是他賣畫的第十年,正德四年,和他同期科舉的王守仁也上任廬陵,當了個地方知縣。
同樣有名的兩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過著天差地別的生活,大概這就是生活的奇跡吧。
這樣的仿佛有代溝的奇跡,發生在李白、杜甫的身上,也發生在很多人身上,比如愛新覺羅弘歷,也就是乾隆皇帝,和華盛頓甚至是同一年死亡的。
唐寅糾結的點在于,他再度成親,但是他沒什么家資,擔心老婆會和自己過苦日子,不想專職賣畫了,而天書教的關于做紙的手藝,他學會了。
紙目前還比不上正經在店里賣的紙,不過,將就著在學堂里給買不起貴價紙張的學生用還是很好的。
唐寅的意思是說。
他想開辦一個學堂,開始教書。
不是他一個人教,而是和他的那三個兄弟一起。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禎卿。
其實唐伯虎和徐禎卿確實不熟,是文征明說想有個背景,名義上四個人一起,打著“吳中四才子”的旗號開辦學堂,想必是容易些許。
唐伯虎很心動,但是唐伯虎沒有錢,這錢大概是要祝枝山出大頭。
如果是他自己和兄弟們共同出資,倒是不會有這么多的顧慮,要賠錢大家一起賠錢,就像是如果損失名譽,大家一起損。
可是讓兄弟賠錢,他心里就又過意不去,特別是之后回款是平分的情況。
他很猶豫,糾結要不要加入。
不過,也沒等他猶豫多久,兄弟們就找上門來了,正是祝枝山和文征明。
唐伯虎才華橫溢,但是運氣不佳,也過于自傲,沒真正走過仕途。
祝枝山卻是走過的,可惜,也不是這方面的能人,作為官二代,被排擠最后無奈回家,也不是現在,要55歲才有呢,而且都沒做到十年。現在的他是個安心宅家的舉人老爺。
文征明屢試不中,之后倒是會因為才華被引入翰林院,不過他也是和官場格格不入。
徐禎卿比他們要小一些,現在還在科考,有名氣,不過還對官場有所憧憬,所以人沒來,也只是在書院掛名,未來分紅而已。
因為還是個構想,所以來找的也只有兩個人。
畢竟,大明雖然當官的也從商,但是正經是不允許的,甚至明處有明文禁止。
誰讓在大明當官賺的實在是太少了呢在300的利益面前,商人能踐踏一切森嚴律法,而在活不下去這件事上,大明的官員會選擇白天上班,晚上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