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底下比較卷的兩個兒子都有點“陽奉陰違”的意思,李淵雖然不了解狀況,但是知道他們正常的進度應該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這些時候,他們見面已經少了很多針鋒相對的氣場。
怎么回事
難道是他們聯起手來打算先把他這個父親給扳倒嗎
有的人是等自己年老的時候,才開始忌憚年輕力壯的兒子,害怕會被兒子搶走皇位,于是開始想辦法,找機會,讓兒子失去上位的機會。
但是李淵不同,他在兒子還沒成年的時候,就開始在兩個兒子之間互相拱火了。
他用太子之位作為胡蘿卜,釣著二兒子李世民,“回來就封你為太子”這樣的話,在多次要兒子出征之前都說過。
即使是圣人,野心也被養大了。
即將成年的李世民,對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是有想法的,兩人實力不相上下,準確來說,他更勝一籌,而大哥就只是因為年長,就被默認為太子,這不合理。
不是嗎
不過,這扭曲的兄弟關系,被天書拯救了。
天書先是直接展示了未來的結果,到也不是有意的,只不過李世民當皇帝當的太成功,這想不被提到都挺難的。
本人也是勵精圖治的類型,遇到問題也會在彈幕上問天書。
每當這個時候,李世民就會想,怎么不給他開這個彈幕權限。
也不是不能用醫師的號問,但是感覺像是在借用別人的身份一樣,李世民不太習慣。
在活躍在“世人”眼里的李世民只有一個,那就是那個已經當上了唐太宗的李世民。既然這樣,那他做回自己,也是沒問題的吧
只不過,這個心理活動被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知道的話,大概會一邊流淚一邊自怨自艾。
“我”竟然詛咒“我”死,他不知道“唐太宗”這個稱呼是我死了之后,被供在廟里才有的廟號嗎
不,他知道,他就是故意的,嗚嗚,觀音婢
很符合對李世民的哭包刻板印象了。
當然,也有在正常看天書的“教程”研究那個“復印”的。
比如康熙。
康熙是知道國外的發展水平的,他甚至比國外的普通人都知道,畢竟普通人有些維持溫飽都困難,更別提研究科學了。
不過他對這個復印機器是完全不了解。
了解才出了問題,畢竟,即使是國外,都沒有到這一步的。
在自己腦子里各種搜尋不到的時候,康熙斷定這是和蒸汽汽車一樣,是能被他當做大清的“專利”,再反推銷出去的。
而蒸汽汽車,在康熙發現南懷仁看不見“天書”的時候,已經果斷從他手里買下了版權,用在大清的官位,換來了大清對蒸汽汽車的署名權。
就決定叫做“大清”。
在天書說了后世對各個朝代的認可度,表示漢、唐的認可度最高,而在皇帝中,明顯得到天書偏愛的就是“祖龍二鳳野豬”三人組。
康熙不滿意,即使知道自己和兒孫創造了“康乾盛世”他也不滿意。
卷王之所以卷,就是為了個身前身后名,所以,他對于天書放出來的東西,都很注重再推行下去,甚至會改良加工再往下推。
比如和良種一起下發的有促生長的肥料,也有殺蟲除雜草的農藥,價格雖然會提高些,但是直接在包裝上打了統一定價,在各方面努力為農民考慮。
不是他多愛民,而是他想當個“好皇帝”,在別人心里的。
古代的好皇帝,是很好當的。
經歷過元朝的荒誕統治,在戰火紛飛中夾縫生存,每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有了朱元璋打跑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沒那么好,但是明朝給吃飯,能活著,那明朝就是好的,朱元璋就是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