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亦然,有頭有臉的人,才有發聲的機會,底層的只求活著。
而農民,靠天吃飯,天災一來,收成全無,想活著是真的不容易。
在康熙研究出來,又是免費實驗,又是定價銷售的,民心起來的速度比改良火炮的速度還快。
嘗了甜頭之后,康熙就又開始走高端路線。
這個高端不是手段有多高明,而是不坑窮人。
關于“蒸汽汽車”,康熙已經研發出來了,當然,他研究的實際上是內燃機驅動的,而不是蒸汽機驅動。
但是他沒向大家介紹,只說研發出來“大清汽車”。
蒸汽機用煤炭、石油、天然氣,內燃機用柴油,當然前面的也能用。
只不過,內燃機汽車更快。
康熙是從他筆友那里交換的研究團隊,用的絲綢、瓷器、茶葉這些交換了人,許諾了這些研究人員高薪。
讓他們來教會了大清的人,在進一步研究。
麻煩是麻煩了些,但是康熙不想“自己的榮譽”里面摻雜了別人的功勞。
所以,即使之后的研發,他自己把奏折往自己兒子們身上壓,都抽出了時間。
好在,他在研究這方面有些詭異的運氣,又或許是作為皇帝,有國運加成,沒失誤幾次就找到了正確的路徑,就是花的錢比想象中的多很多。
但是,康熙有自己的辦法,他從被天書點名的“九子”里面拎出來了看起來最有商業頭腦的。
老九胤禟。
看起來很會賺錢,也有這個腦子,不過就是太好騙了,他和老十、老十四,被老八籠絡地,老八指哪兒他們打哪兒。
這不太好。
要不是康熙一直騰不出手來,他多少要找個由頭,讓老八吃點苦頭。
可惜事情比較忙,現在又不能輕易找事,畢竟老九那腦子,不一定會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老八更重,到時候影響了事情就糟糕了。
不過,老九是真的有頭腦。
康熙都沒想到,這內燃機汽車居然可以不賣出去,也能從富商手里撈錢。
老九想的辦法,讓康熙自己來都想不到。
他先是從康熙這里高價“沒買到車”,但是被專人送回了王府,他營銷出了這車不賣,但專供皇室的話題度。
而后,又聯合幾個兄弟上奏,說需要“讓利于民”,最后讓給民的策略是這樣的。
每一輛車掛上專屬的編號,只留了十輛車的編號給皇室,其余車子都放開拍賣。但是拍賣的不是專門給某個人,而是有專門的司機,在哪個家族指定區域開,提前預約,次日履行行程,相當于買了車子的使用權。車身上可以用橫幅掛上不同家族的口號,用做宣傳。
最后車統一歸工部,甚至用的“汽油”,也是工部賣給要用的家族,不用的時候就停在工部的地方,還得交“車馬費”。
康熙自此算是明白了為什么胤禟能賺那么多錢了,所以這新的復印的,估計還得靠胤禟再賺錢。
至于技術問題,康熙覺得自己應該還能勝任。
大不了再把公務分給其他幾個兒子。
老四胤禛也是挺好用的,在處理公務上面,難怪之后能當上皇帝,心思也是深沉地緊。
康熙也發現了這人以后為什么會猝死,不懂勞逸結合。
在處理政務上,康熙自己是有張有馳,輕重緩急的事情能分開,就意味著能第二天、第三天再處理。
而在老四那里,竟然是,所有事情當天處理結束,不著急的事情拖在當天的最后
康熙不理解,但是可以先不急著教,再看看,再對比對比。
胤礽作為太子,不會才需要警惕,那就是康熙的教育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