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回到了沛縣,但是項羽沒有回到吳中,沒跟任何人報備,拿了張良給他作假的身份信息就去參軍了。
是的,他去了嬴政手底下參軍。
倒也不是想近距離摸一把火藥什么的,他想知道,嬴政有什么魅力,讓這么多人改變了對他的想法。
明明,這個人也沒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項羽不是沒有跟張良一起看這人世間,但是吧,人和人的共情能力是不一樣的,項羽缺少一個氛圍。
他沒懂張良為什么像是受了巨大挫折一樣,一開始硬拖著他各個地方跑,找不到方士,找隱士,找不到隱士,找游俠。
雖然項羽也奇怪,為什么這些人都和張良說的不一樣。
張良對反秦的理解,難道是一聽到他們上門是為了反抗秦朝,就把人轟走嗎
明明,在張良的口中,這些人都是曾經一起在大秦的高壓政策下,會偷偷幫助反秦人員的。
要知道,曾經大秦管的嚴,加上連坐制度,遠比現在要可怕的多。
以前甚至會有巡視的人,不是為了看是否有危險分子,影響到了百姓的安危,而是看是不是有人影響到了大秦的穩固。
至于現在嘛
明明已經沒有來回巡視的人了,即使街道上有官吏,也是為了田里還沒長成的稻谷,為了有人偷偷走私鹽、糖給其他國家的人,為了各種百姓的事情。
根本沒有多余的人能來看底層的人是否搞反秦運動,而偏偏就在這種更適合反秦運動開展的時候,這些人反而沒了當初那種堅定,一個個像是突然發現了秦朝的好一樣。
秦朝有那么好嘛
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沒變啊
兵役依舊要服,甚至聽說現在年限還更長了些,會要求去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輪流服役一年。
徭役也在繼續,長城在建造,各種水力設施也在需要人,不同地方要抗旱的,要抗洪的,都要的是辛辛苦苦的黔首。
律法也依舊是那么嚴苛,只是巡查的人少了很多,但,巡查官吏變少了,自發巡查的普通人卻變多了,這么一進一出,也算是沒變。
需要勞作的依舊是每天為了生計都得付出一切的黔首,而嬴政依舊高高在上,端坐咸陽。
為什么,這些黔首反而開始替嬴政說話了呢
項羽把自己的困惑也向張良提了出來,但是張良臉色一時間變得極其難看,之后說是要自己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拋下他項羽,包袱款款又去了沛縣。
項羽不理解,如果能在沛縣找到答案,那么張良就應該能回答他,別以為他不知道,這個人在沛縣呆了可不是一天兩天,還裝模作樣要回去找答案,就是想去沛縣吧。
張良不回答,項羽也會自己去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過,他可不去什么沛縣。
即使只是路過,項羽也覺得自己和那個吊兒郎當的劉邦,沒什么好說的,不是一路人。
而項羽也有自己的辦法去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如現在。
他已經混到了大秦的軍營。
和張良說的完全不一樣,張良說這個地方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是盛產殺神的地方,是沒有良知的地方。
原本項羽也是信的,畢竟是能讓白起自殺的秦王室。
這句話里面沒有看不起白起的意思,也沒有看不起大秦王室的意思。
項羽只覺得都很厲害。
厲害在會為了君王的一句話,選擇自盡的人,竟然會是坑殺了趙國四十萬軍士的白起。
厲害在明明有了白起這樣的軍神,也看得出來四十萬的戰俘就地坑殺是最佳抉擇,但是依舊選擇讓白起背鍋的國君,會有一句話讓白起自殺的魅力。
太怪了,大秦的一切都太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