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想要自己找到答案。
迷茫地、找尋自己的未來的項羽,和對著問題蒙圈的江思瑤也是有些相似的。
只不過,項羽比江思瑤有勇氣的多,畢竟項羽選擇直面,而江思瑤,多看兩眼問題都怕自己因為做不出來在大家面前丟臉。
江思瑤是個有點包袱的人,或許別人會因為不會而努力學會,以防下次丟臉,但是江思瑤會選擇,逃避。
解決了問題,自然就沒有不會的地方了。
掩耳盜鈴的現實學習版,好在她的其他朋友都不是這樣的人,不然還能給江思瑤一個不是她自己問題的錯覺。
地球的外圈結構除了我們這些生物形成的生物圈之外,還有一層水圈,一層更外圍的大氣圈。
大氣圈,不僅僅是氣體,也有一些漂浮物,共同組成了包圍地球的部分。
水也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地表水,就是江河湖海、以及動植物包括人體里面的水之外;還有地下水,井水就是挖出來的地下水;除此之外還有生物水、大氣水這些。
水是處于循環階段的,后面也會講到,這里就不多說了。
生物圈就更好理解了,不僅有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表層的生物,也包括我們的生存環境。
地球的狀態和我們以為的有著天差地別,它不是普普通通不變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而我們腳下的山水,在未來可能是深坑,也可能是一片汪洋。
好在即使歲月變遷,“山無棱、天地合”,我們依舊可以“千里共嬋娟”,懸掛在天邊的月亮,依舊會是秦漢的明月,是盛唐的明月。
月亮會有變化嗎
其實也有。
眾所周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和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實則是月亮也有引力,這個引力甚至還控制著地球上的潮汐。
地球的大半是水,人的大半也都是水,月亮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月亮依舊還是當年那個月亮嗎
剛開始的時候,月亮離我們地球是很近的,只有兩萬公里的差距,但是每年都在遠離地球,到現在已經離開了38萬公里了,這個速度雖然是每年38厘米的離別,但是總有一天會徹底從我們能觀測的地方消失。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真的是“舉手可近月”吧。
而月亮,也不是我們以為的“白玉盤”,而是有著坑坑洼洼的環形山,都是各種隕石撞擊形成的,現在的月亮也比曾經多了很多傷疤。
不過,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亙古不變的。
不是山川也不是日月,而是我們華夏刻在骨子里的情感。
是刻畫在二十四孝里面的孝道,或許大家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華夏講孝道。
不是說別的地方的人就不孝的意思,而是只有我們將其作為了傳統美德。
有人說,華夏的孝是主在控制,是父親對兒女的控制,我們自己對父母是真愛假愛,自然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這種情緒確實是一直都沒變過,似乎兒女都會孝順父母,在雙方都正常的情況下。
而除了對家庭的孝順,還有對國家的大愛。
愛國是什么
是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會死在大秦,也依舊懷揣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堅定地走上了這條“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道路。
是文天祥“不指南方不罷休”,是岳飛“收拾舊山河”的堅持,是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哀。
六國即將被全滅,也依舊有人抱薪救火,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延續上一口氣。
而大宋風雨飄搖,也有忠君愛國之士想要為了國家,用自己的生命來鋪路。
只不過,總有不爭氣的皇帝,即使飯喂到了嘴邊,也不會自己去吃,錯過了無數個翻盤點,最后還哀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時運不濟。
雖然這次江思瑤沒有指名道姓,但是趙匡胤已經有了鮮明的認知,就是在說自家這個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