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夫人并不姓歲,她原姓祝,叫祝幸芳。歲這個姓,是后來改的。
如今的梁京,幾乎已經找不到祝氏一族的脈系了,但在本朝伊始,祝家作為開國功臣之一,也曾是京中有名的望族。
大族也好,平民百姓家也罷,家族的興旺傳承,離不開有為子弟的維系和奮發。可天胡開局的祝家,偏就找不出幾個材優干濟的后生,在傳過三代之后,就開始后繼無力了。
到了先帝這一代,祝家頭頂的望族名銜差不多搖搖欲墜了。
歲夫人祝幸芳就出生在這樣的祝家里,給祝家帶來了最后的曇花一現的輝煌。
祝幸芳是祝家的長房幺女,生得粉妝玉琢,在幼年時期就展現出了出色的容貌。
祝家透過這個女孩兒,隱約看見了未來可以謀求的富貴,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傾注了半族之力培養出了一位華燦動人的明珠。
明珠出塵絕世,胸羅錦繡,不負所望在京中大放光輝,引得眾多兒郎爭相競逐。
衛智春便是其中之一。
老國公子嗣不豐,衛智春是衛家嫡系的獨子,老國公去得早,作為老太爺膝下唯一的兒子,衛智春理所當然的承繼了國公之位。
他當時也不過才二十歲。
那是個多事之秋,宮里的幾位大爺為皇位打得正火熱,他的發妻周夫人臥病在床,奄奄一息,隨時都將撒手西去。
初見祝幸芳,也是在那一年。
祝家為將精心打造的女郎推向臺前,以為祝老太爺祝壽為由,大宴賓客,一片喜鬧喧熱、脂香酒氣里走出來的女郎,明光玉色,泠泠淡和,如神女降世,壓得周遭所有的色彩都暗然無光。
在祝家老太爺隱晦的得意里,原本推杯換盞、歡笑閑語的宴席在一息之間變得鴉雀無聲,寂若無人。
連彈琴吹笙的伶人都失禮的停下了動作。
衛智春癡癡地摔了手中的酒杯,直到離開祝家都沒能回過神。
接下來的日子里,祝家開始讓祝幸芳頻頻外出交際,美色之下的性情才氣盡顯無余,越讓他神魂顛倒。
他像個偷窺狂一樣,躲在暗處,無時無刻不想把明珠據為己有。
二十歲的國公,無論放在哪一朝,都是很有資本排得上號的。但再聲名顯赫,也是臣子,越不過皇室的皇子皇孫去。
宮里的大亂斗臨近尾期,大皇子等人不是殘就是廢,六皇子一枝獨秀。
但先帝卻對這個手段過分狠厲的兒子心生出不滿,直接下旨賜婚,給六皇子指了沒落士族的祝幸芳為繼室,反而把大有權柄的殷家的女兒殷若華,反手指給了當時不顯山不顯水還是十一皇子的慶明帝。
祝家歡天喜地的送女出閣,深覺從前的投資得到了大回報,那可是最有望即祚的六皇子啊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愁。
明珠有主,想望成空的衛智春和慶明帝走到了一起,兩個懷揣著同樣遐思綺愿的男人,因有一個共同的愛慕對象,和一個共同的嫉妒對象六皇子,而成為了“好兄弟”。
衛智春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十一皇子的黨羽。
這對“好兄弟”聯手,又有先帝和殷家的大力扶持,風頭之上的六皇子急轉直下,順風變逆風,一敗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