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六人穿過垂花門,入眼就瞧見身穿著銀白色旗裝的建寧大長公主正用右手撐著一把白色的油紙傘,蹲在枯葉幾近凋零沒了的梨花樹下,點燃著下方的一堆金紙與銀紙。
青石地磚是濕漉漉的,梨樹的樹冠雖大,但沒了樹葉,只剩下那伸向空中的枝枝丫丫是擋不了什么雨的。
雨水從干枯的枝椏縫隙中落下來,將燃燒著的金紙、銀紙給澆滅的冒出一陣青煙,可建寧大長公主像是絲毫不在意般,縱使身邊早已經被身著黃馬褂子的帶刀侍衛們給團團圍住了,她連頭都沒抬,更是連一絲眼神都沒分給旁人,反而仍舊面容平和的,用右手中的油紙傘護著微弱的火苗,用左手的火折子點燃著沒有被雨水淋著的金紙、銀紙。
仿佛在她眼里,即使帝王帶著皇子、侍衛、御前太監們親至,都比不上她手下這堆燒給先人的金紙、銀紙重要。
康熙隔著雨幕與侍衛們,眸光冷淡的瞧著蹲在地磚上的建
寧大長公主。
身處同一片四四方方的藍天下,他與自己這位小姑姑卻已經有近二十載的光陰沒有面對面,親眼相見了。
瞧著面前頭戴白色簪花,眼窩深陷,兩側臉頰內凹,皺紋叢生、身材精瘦的幾乎為一把骨頭的老婦人,他怎么都與記憶深處那個愛說愛笑,圓潤鵝蛋臉、彎彎柳葉眉,一顰一笑都帶著作為太宗皇帝么女嬌憨與自信的小姑姑聯系不起來。
想當初,他汗阿瑪還當政,吳三桂還在南邊風風光光做他的藩王,自己也是個小奶團子時,尚未出嫁的小姑姑曾帶著他與自己二哥福全,在這紫禁城里玩兒,一口一個“小玄燁”、“小福全”的叫
姑侄三人玩得不亦樂乎。
后來他的“襄親王嬸”董鄂氏變為了他的“受寵”庶母,襄親王叔英年早逝,小姑姑就不怎么帶他倆玩兒了。
緊跟著汗阿瑪與皇瑪嬤出于政治考慮,為了拉攏吳三桂,就把小姑姑下嫁給了吳應熊,小姑姑不情不愿的成為了大清第一位嫁入漢人家庭的公主。
好在吳應熊的額駙做得還不錯,婚后夫妻倆十分恩愛,嫡女、嫡子都連著生了好幾個。
再然后他幼齡登基,住在京城公主府的小姑姑偶爾進宮探望懿靖大貴妃時,也會來乾清宮探望、鼓勵他做個好皇帝。
他那時正戰戰兢兢做他手里沒有一點權力的小皇帝,卻能瞧出來小姑姑的婚后生活過得很甜蜜,整個人面色紅潤、杏眼桃腮的。
知道父輩間恩怨的他甚至還覺得自己汗阿瑪對不起襄親王叔與懿靖大貴妃,但在建寧小姑姑的婚事上卻歪打正著對這母子倆多多少少有些彌補了,畢竟懿靖大貴妃的親生女兒在蒙古大草原上早逝,建寧小姑姑與襄親王一起長大,兄妹關系好,母女間關系也親厚。
建寧小姑姑有隨時可以入宮的令牌,有她的陪伴,住在寧壽宮中的懿靖大貴妃晚年時也能過得舒心些,減輕幾分喪子、喪女之痛。
可惜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康熙八年等他扳倒鰲拜、親政奪回大權,正準備大干一場時,先是遠在漠南蒙古做察哈爾部親王的林丹汗遺腹子懿靖大貴妃的長子阿布靠眼中沒有清廷,甚至察哈爾部還隱隱有為林丹汗報仇的傾向,他當即就趁著阿布鼐進京述職的機會,將其幽禁到了盛京。
四年后,他準備撤尾大不掉、只會空耗國庫銀兩,還
有分裂江山可能的三藩時,吳三桂這個早年背叛崇禎,打著滅掉闖王李自成的旗號,迎他們清軍入關,如今為了能舒舒服服在南邊當他的“土皇帝”再次背叛他的老油子,竟然不要臉的又舉著“反清復明”的大旗在南面反了
若他真得是為了“復明”,他也能看得起這老頭子幾分,然而瞧見他自己沒有勝利的希望了,吳三桂反手就在南邊潦草的稱帝,還定國號為“大周”,改元“昭武”,無論是國號,還是年號,他都沒有從中瞧出來與“明朝老朱家”有半分聯系,甚至那南明的小明王都是這老頭子親手拿著弓箭弦給勒死的
對于這等不要臉、兩面三刀的“公公”,他屬實瞧不出來自己小姑姑怎么會對吳家有留念她可是太宗文皇帝的幺女,大清金枝玉葉的公主啊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