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現場觀禮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太多人擠不到前面了。
當數萬人聽到一聲聲音浪傳來“康熙爺走的是左御道”、“清承明制”、“康熙爺帶著太孫殿下進入孝陵正門行三跪九叩之禮祭拜大明洪武皇帝”時,哭聲、喊聲、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的高呼聲摻雜在一起震天響。
盛夏里蔥蔥郁郁的紫金山仿佛也在閃著光。
弘晞學著自己汗瑪法的模樣虔誠又恭敬的跪拜、叩首、焚香祭酒。
瞧著坐落在青山綠水中、被保護的極好的明孝陵也不禁在心中感嘆這座“明清第一皇陵”的恢弘與壯麗,站在此處,他仿佛就能透過這座陵寢看到幾百年前那個身穿布衣、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古往今來出生最低微,但卻是得國最正的漢子究竟是如何帶著一幫兄弟由南打到北的。
雄主對雄主,猛男對猛男,惺惺相惜,不外如是啊。
祭拜典禮結束后,康熙又拿著御筆親手在御碑上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對明太祖一生的功績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御碑的消息傳到陵寢外的人山人海里再一次掀起哭聲的浪潮,有象征著和平的白鴿撲簌簌揮舞著翅膀在眾人頭頂的藍天飛過。
弘晞瞇眼望著金燦燦的太陽光,光線將小豆丁的影子斜斜地打在了御碑之上,多年后的又一名雄才大略的英主馬上就要虛歲五歲了。
待到白日的一切事情都完成,康熙等人再度回到曹家別院時已經臨近黃昏了。
這場公開的祭拜之后,江南之地的人和事表面上像是什么都沒有變,但一些原本對清廷十分抵觸的文人士子們則都在心里開始慢慢接納康熙爺了。
次日,康熙開始在別院里接見諸位官員。
弘晞也被自己九叔、十叔領著在江寧閑逛。
老九倒還真應了他在龍舟上做說的話“到了江寧,大侄子要什么,他給買什么。”
弘晞數著人頭算,給自己烏庫瑪嬤、阿瑪、額娘、銀團、寶團還有堂姐、堂弟們等人買江南看的上眼的禮物。
孫氏瞧著每天都有官員進織造府拜見萬歲爺,水漲船高之下,曹家的地位是越來越高了,老太太笑的連嘴都合不攏了。
繁花似錦的奢靡生活只要一沾上就再也戒不掉了,孫氏太想要讓曹家的富貴代代傳下去了,故而每日變著法子的讓手巧的丫鬟給大曾孫女裝扮,還哄著容哥兒、小曹雪芹去別院里陪小太孫玩耍,可是令她特別失望的則是小太孫似乎一點兒都不想要和三個小孩兒在一起玩耍,每次走在鵝卵石小道上遠遠地瞧見打扮的像是小仙子的元姐兒,立馬調頭就走,半點兒猶豫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