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王老、李老糾結一番,也只好點點頭同意了。
翌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江南的官員、文人、富商、普通小老百姓們就黑壓壓的往明孝陵涌,到了紫金山南麓才瞧見穿著黃馬褂的御前帶刀侍衛以及穿著紅色衣服的捕快們已經認真的在做著安保工作了。
喬裝打扮、準備趁著這個千載難逢好機會行刺帝王的白蓮教人見狀不得不咬了咬牙,悄無聲息地從人群里離開了。
待到天光大亮后,圍觀之人已經有數萬了。
弘晞跟著自己汗瑪法和四叔、九叔、十叔來到山青水秀的明孝陵跟前,即使他模模糊糊的記得史書上有寫,康熙皇帝祭拜明孝陵時“父老從者數萬人”,但親眼看到眼前這人山人海的壯大場面,還是不由驚得瞪大了眼睛。
康熙則顯得十分平靜,等跟隨在身旁的禮官高聲說完一串祭拜詞后,守在明孝陵跟前的數萬人就像是摩西分海似的往兩邊散去將通往孝陵正門的神道讓出來。
安老拄著拐杖站在前面的位置,瞇眼看著身穿明黃色龍袍的康熙帶著他身穿紫色蟒袍、藍色蟒袍、天青色蟒袍的仨兒子以及穿著杏黃色小袍子個頭剛剛到大人腰間的孫子,帶著跟在后面的眾官員走到神道前。
他不禁緊張的握緊了右手里的拐杖頭。
同安老一樣讀過書的明朝遺老們也都屏住呼吸眼睛眨也不眨的遠遠看著皇帝一行人。
弘晞走在自己汗瑪法身后,他其后跟著仨叔叔。
面前的神道中間寬敞的神路是洪武皇帝的金棺葬入皇陵時走的,神道兩側有較窄的甬道。
左甬道是“左御道”專門留給明朝的后代君主們祭拜祖宗時走的。
右甬道則是“右王道”,是讓明朝后代的王爺們走的路。
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康熙皇帝究竟選擇哪條路走則表明清廷對前明的態度是如何的。
近了、近了、只剩最后一步了。
安老的一顆心都提高到了嗓子眼處,當瞧見康熙爺步子停都沒停直接帶著小太孫和仨兒子以及眾官員們走了左御道。
八十多歲的老爺子怔愣過后,當場淚水就奪眶而出,握著右手里的拐杖,對著身旁的老伙計、小輩們痛哭道
“走的是左御道走的是左御道啊清承明制、清承明制啊”
昨日還罵罵咧咧、嚷嚷著要把不孝子給打死的馬老也被眼前想也不敢想的一幕給震撼的直接跪到地上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