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她調動記憶,來到散商小戶常用的攤位,輕車熟路。
只不過,賣這么多、這么大的魚,還是頭一回。
“活鯉魚哎十五斤、二十斤,活蹦亂跳的大鯉魚喲”
阮曉露熟練地擺好桿秤,扯開嗓子吆喝。
沒多時,一個老鄉大爺好奇地停下腳步。
“小娘子,哪里來的”
“石碣村。”阮曉露頭也不抬,“家里只有我娘倆,從小兒拋頭露面多了,您見笑。”
老鄉唏噓兩句,又細看那魚,吸一口氣。
“這么大的魚,是你捕的哪里捕的“
老鄉大爺挺能嘮。阮曉露虛虛往后一指,笑道“守著這么大一汪水,總得有幾個成精的吧”
大爺卻變了臉色,彎下腰,壓低了聲音。
“噓,娘子莫高聲你年紀小,怕是不知。這等十幾斤的大鯉魚,只除梁山泊里便有。自從泊子里來了一伙強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更是不容打漁,官司禁他不得。這等新鮮大魚,我已年沒在集上見過了娘子,你這魚是誰人打來可要教他千萬小心,休要誤入梁山泊地界,免得撞上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大王小人多嘴,娘子莫怪啊。”
阮曉露點點頭。大爺的確是好心提醒,別為了幾條大魚,給自己招禍。
從王倫時代開始,好漢們占山為王,連帶著將水泊也劃歸己有,不許尋常人等靠近。偌大梁山,壟斷著八百里湖泊的水產資源,只是看個風景,從來想不到開發利用。
而石碣村的村民們就時常抱怨,說自從梁山泊來了山大王,讓附近漁戶都絕了衣飯,日子愈發揭不開鍋。
往年唾手可得的十幾斤一尾鮮鯉魚,自此在集市上絕跡。尋常人家宴客,能拿出五六斤的魚,已屬闊氣。
阮曉露笑道“老丈您多慮。我這魚不是梁山泊的。上個月下暴雨,在梁山泊邊上沖出幾條新的水道池塘,里頭有不少大鯉魚,想來是被雨水從沖進來的。我也是偶然發現那個去處,旁人不知道。”
老鄉聽說這些魚并非梁山戶口,大大松了口氣。
“我就說嘛,你一個女娃也沒膽子到梁山泊去。哈哈給我稱一尾。我讓渾家回去做湯”
看著大鯉魚,老鄉大爺勾起懷舊之思,二話沒說就掏錢。
十七斤的大魚足有半人長,翻著肚皮,在大爺手里掙扎亂跳,活像一個不肯回家的熊孩子,很是鬧出一番動靜。
很快,集市上的人都發現
“有個小娘子,她賣十幾斤的大鯉魚”
一傳十十傳百,攤子前面很快水泄不通。
“他娘的,恁地大”
“這魚得有五年了不不,七年十年”
“今天算是開眼界了正好明天老爺子做壽,給我來一尾”
大型鯉魚重現江湖,沒一刻,引發搶購潮。
當然,也有人旁敲側擊,問她除了梁山泊,還有哪里能尋得此等大魚。
阮曉露當然是諱莫如深“恕小的不能說。我還要賺錢吶。”
一個財主管家腆著肚子擠進來,說他家老爺開筵席,要對付二十尾十五斤以上的鯉魚。
“要金色的把金色的都給我留下別人不許搶這是張員外家要的”
阮曉露也沒想到,梁山泊里到處漫游的大魚,拿到外頭竟是如此稀缺。但她也沒昏頭,高聲應道“金色的可以要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