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玲吃過幾次虧后現在謹慎不少,尤其擔心政策不穩,今天允許私人買賣,明天又不許了呢
而且她在街上看到戴紅袖章的抓挑著擔子賣東西的,所以十分謹慎的買了煙和點心拎到居委會,得到居委會批準后才在街頭支起了攤子。
雞湯搭配幾條雞肉,滿滿一大碗面,賣三毛錢一碗,生意好的不行。
劉愛玲心底雀躍,暗暗松了口氣,比賣菜掙錢,賣菜她還要去收菜,收菜時跟農戶為一分一厘爭執不休,等賣菜的時候再跟還價的顧客爭個不停,又累又不賺錢,還得防著紅袖章。
還不如擺攤賣面,隔段時間去村里收點糧食,買幾只雞帶回去養著,平時就把雞煮上,搟搟面條,有顧客來了煮點面。
也累,但覺得比賣菜省心。
劉愛玲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人生不是非得考大學不行。
她已經不打算走考大學的路子了,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學習的時候學的多么吃力。
不像當年初中和高中時周嘉妮會私下幫她補課,給她講題。幾年前高考復習,她學的吃力到恨不能把自己腦袋敲開。
學習不行,但她心眼多啊,她找了幾個準備參加高考的人一起復習,一起討論學習方法,聽那些人討論題目,才覺得能看懂學習資料上的東西。
劉愛玲雖然學習不算靈光,但她有種韌性,迫切的想要出人頭地,想脫離當下的環境,所以抓住機會后也學的刻苦,日日背書到深夜,白天干活也時不時拿出本子看兩眼,在心里默默背誦。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上了
只是她敗給了另一種執念連她也不知道為什么非要去首都念書。
可她志愿上填的首都的學校沒錄取她,她被其他地方的大學錄取了。
劉愛玲失望之余絞盡腦汁想著補救辦法。
而在這之前她就認識了辛友剛。
辛友剛是石堡大隊隊長的兒子,他家里有親戚在農場,還是個小干部,所以經常去玩。
辛友剛很大方,經常從家里拿了地瓜去農場給大家烤著吃,這人又愛炫耀自己身世,都不用刻意打聽,就從他自己嘴里知道他爹是石堡大隊的大隊長,他家里親戚是東河公社領導,還有親戚在農場管著事兒
劉愛玲本來就愛鉆營,她怎么能不動心
別看辛友剛愛吹牛,但玩心眼子他還真玩不過劉愛玲,沒多長時間兩人就談起了對象。
她表現
的也賢惠,本來辛友剛沒打算高考,劉愛玲鼓動他學習、看書,甚至還把辛家長輩請出來。
家里長輩一聽這是好事兒啊,還夸劉愛玲懂事,覺得自家兒子找這個對象真找對了,本來還有些介意劉愛玲是被罰去農場勞改的身份,但見姑娘這么賢惠,知道勸兒子上進,那點芥蒂不光沒有了,還在后來劉愛玲的計劃中,選擇了支持。
劉愛玲其實沒能想到那么長遠,她也不知道自己最終能不能考上大學,她表現的這么懂事,是防著她自己考不上也能讓辛家真正認可她,能讓她在關鍵時刻借辛家的資源用。
沒想到誤打誤撞,她跟辛友剛都考上了大學,而當時填志愿時她跟辛友剛填的是相同的志愿,她也填了首都的學校。
但沒想到辛友剛被首都的學校錄取了,她沒有。
如果反過來,她會勸辛友剛,即使不在一個地方念書,也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畢竟只有幾年而已,兩人的感情難道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畢竟以后的路靠不靠辛友剛都無所謂了,她只要按部就班的讀完大學,等著分配,以后的路不會太差。
可她心心念念的才是首都的學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