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在歸墟的這三百年里,任知秋學會了自行卜算,算來年是否風調雨順,算國運是否穩定,再有異變。
而算得最多的,還是他如何也算不到的劫數。
再后來,任知秋不再算了。
不是放棄了,而是他快沒時間門了。
他壽數將盡。
是了,入世的修者壽命本就比仙門修者短,再加上歸墟之內環境這般惡劣,他若是找不到劫數,渡不過這劫,最多只能再活百年。
在任知秋以為自己當真要羽化在此境的時候,皇后誕下了一對龍鳳胎。
雙生子降生當日,天出奇觀,一半烏云一半紫霞。
一正一邪,正為紫氣,天生人皇。
邪為黑氣,命中犯煞。有亡國之相。
感知到這兩股氣息,任知秋心下歡喜。
一為紫氣穩國運,靖國有救了。
二為他苦等三百年之久,終于在山窮水盡時,等來了他的劫數
那身攜黑氣的皇女,是他的劫。
他高興了沒多久,又被新的難題給難住了。
渡劫之人出現了,可任知秋還是算不到對方到底是她的什么劫。
倒是皇女三歲時,占星官姍姍來遲算到了皇女命中犯煞的亡國命格。
皇帝龍顏大變,匆忙來天宇宮找到了他。
他問他,[國師可有破解之法]
破解之法
任知秋覺得這皇帝當真虛偽可笑,他分明已經知道那皇女有亡國命格,卻還要來問他何解。
一國和一人,只要有腦子的人都會選擇前者。
皇帝不敢做這種決定,虎毒尚且不食子,他怕被人扣上冷血無情的帽子,怕被人戳脊梁骨罵。
可若是任知秋做決定那就不一樣了。
他是國師,是能與天交流的仙人,在靖國,這個尊崇修士的國度,有時候他的話比這圣旨還要權威,讓人無法置喙。
但他沒有那么蠢。
任知秋是修者,一言一行都受因果束縛的。他不能輕易決定什么,更不能許諾什么。
若是像往常這個情況,皇帝找他,他大概率會給予一些建議,推他一把。
畢竟只要不是他親自動手,那因果便落不到他的頭上。
只要是為靖國好,任知秋這個國師不介意當皇帝背后那個推波助瀾的人。
只是這一次不同。
那皇女是他的劫數,她不能死。至少在他還沒有渡劫之前,她不能這樣輕易死去。
于是任知秋折中提出了一個建議。
[把她與皇子隔開吧,最好永遠不要和皇子相見,不然會影響他的氣運,乃至靖國的國運。]
任知秋是這樣說的,但是他知道,皇帝會做的比他說的過分十倍,甚至百倍。
他就是這樣一個昏庸又自私的君王。
在這個本就不會長久的國運中,他想要盡可能地延長他統治的時間門。
至少不能讓靖國毀在他手中。
沒有人想要當這個千古罪人,任知秋是,皇帝也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帝做了他能想到,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他將皇女扔進了冷宮,只允許一兩個宮人每日去送飯,不讓她餓死就成。
除此之外不僅是皇子,其他所有皇氏都不允許和她接觸。
任知秋看在眼里,并未干涉。
他干涉不了,也不能干涉凡人的因果,哪怕那是他的劫數。
況且他能夠從皇帝手中救下她的命,對于任知秋這樣一個循規蹈矩,遵循天道的人來說,已是破天荒的逾越了。
皇女的命保住了,任知秋這才有時間門思考天道的劫數于他究竟是什么。
他應該怎么做才能渡劫。
任知秋在靖國有一好友,一個是云游四海的散修。
他將自己的困擾告知他。
散修心懷天下,覺得渡劫渡劫,得渡。皇女一身煞氣,他應該度化感化她,煞氣退去,沒準他的劫便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