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需要王撕肉投喂
因為他不敢直接在獵物身體上吃肉,雷克斯又縱容著他,以至于多年過去,他也沒克服這一項心理障礙。
被這么多人看到他被撕肉投喂的記錄,蘇星尷尬且羞恥,默默捂住發燙的臉,很想找個洞把自己藏起來。
這時候就很慶幸,他們不在同一時空維度,這些人都看不到他。
后世挖掘出的石頭并不全,博物館里展示出的更是只有十幾塊。
耐不住對于恐龍們來說,吃飯就是頭等大事,許多石頭上都刻畫了進食的場景。
學生們一塊塊石頭看下去,發現那只小恐龍每次吃肉,真的都是靠大霸王龍撕肉投喂。
不僅有大霸王龍陪伴它狩獵、撕肉投喂它,還有一群體型稍小的恐龍經常給它送食物。
“這種小恐龍是什么恐龍”有學生問。
解說員道“它們是一種還未命名的纖細暴龍種,和霸王龍或者說君王暴龍一樣同屬暴龍,是一種體型偏小的暴龍類。”
“它們和祭司長得好像。”
有學生發現了相同之處,“都是修長的手臂和偏小的體型,它們是一種恐龍嗎”
“很有可能。”
解說員道“學術界推測,它們是一種智慧型恐龍。而跟在霸王龍身邊的那只,就是它們一族最聰明的,在纖細暴龍族群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在石畫中,小暴龍們經常向它送上類似鴕鳥的恐龍、頭頂長著大包的恐龍、三角龍幼崽、還有恐龍蛋。
就像是一種供奉,或者祭祀。
“祭司,它一定是暴龍們的祭司。它甚至能與龐大的霸王龍建立友好關系,讓霸王龍中的王者為它服務,真想知道它是怎樣做到的。”
一位學生感嘆。
蘇星認真想了想,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大概是他太小,在某些方面又很廢,雷克斯就自覺多照顧他一點。
這些人猜到了“霸王龍爸爸媽媽狩獵三角龍”石畫中的小幼崽是他。
卻沒看出來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大霸王龍,是最初石畫上被他咬住尾巴的霸王龍幼崽。
或許是雷克斯小時候和長大后變化太大了吧。
蘇星想,如果他們認出另一只幼崽是雷克斯,是他們所以為的“王”,大概就不會這么驚訝了。
因為兄弟間就該相互扶持。
蘇星不知道的是,在霸王龍父母離開后,少年霸王龍們確實會相依為命、合作狩獵,但感情好到撕肉投喂這種宛如照顧幼崽程度的,舉世罕見。
他們是一對絕無僅有的恐龍兄弟。
學生們都被石頭上記載的故事所吸引。
雖然石畫并不全,但他們依舊能從石畫上窺伺到一億年前那個巨獸橫行的世界,看到霸王龍和小暴龍間深厚的情誼。
巨大的霸王龍“王”,會為了小暴龍“祭司”,去狩獵那些并不適合它龐大體型的獵物,去尋找它從來不吃的恐龍蛋。
它甚至會為了“祭司”去摘蜂巢,被一群蜜蜂圍毆,不得不躲入河水中。
而“祭司”也永遠陪伴著“王”。
明明只有小小的體型,不喜歡游泳,卻在“王”被蜜蜂追殺時,陪著它一起進入寬大的河流,順流而下,進入其他霸王龍的領地。
也在這里,他們遇到了一對帶崽的成年霸王龍。
學生們看到這,還擔心雙方會起沖突。
雖然“王”的體型更大,但它和“祭司”在河里游了半天,體力損耗很大,絕不是兩只成年霸王龍的對手。
他們沒想到的是,面對兩只龐大的成年霸王龍,站出來的卻是“祭司”。
接下來的畫面讓他們大跌眼鏡。
“祭司”不愧是“祭司”,恐龍中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