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公繼續點頭“孟母三遷,母親的影響確實很大。”
“第三點,”姚芹繼續說道“我們毛線廠需要找女工。”
“毛線廠”姜國公不解地看向姚芹。
姚芹對著姜國公解釋道“云將軍在的時候,讓云破軍和我一起做的一項工作,就是針對匈奴那邊的互市,想來國公爺應該聽說過。”
姜國公點頭。
姚芹繼續說道“這互市交易商品,其中重要的一個商品就是匈奴人養的羊的羊毛。”
“你們要那么多羊毛干什么做羊毛氈子”姜國公的孫子們都很不解,有人問出了聲。
“因為我們發現了給羊毛脫脂的辦法,能夠通過脫脂讓羊毛變得適合紡織,所以我們是計劃向匈奴人收購大量羊毛,這樣可以一舉兩得。”
“兩得”有人不解。
姚芹一邊點頭,一邊解釋自己和云破軍之前要做的工作“因為我們愿意收購羊毛,其他商人又很喜歡牛皮牛肉,必然會讓匈奴人減少養馬的數量,改為養牛羊,變相削弱了匈奴人的戰斗力。”
要知道匈奴人可是馬背上的民族,人家的戰斗力都在騎兵,現在不用搶劫,靠賣羊毛都能過上好日子,匈奴人中真的喜歡戰爭的還是少數,時間久了,戰斗力自然會減弱。
“同時,我們處理好的羊毛可以反向銷售給匈奴,或者讓南邊那些權貴買單,可以緩解北疆軍隊的經濟壓力。”姚芹說道“而這些都需要女性的紡織工人。”
姚芹帶著私心對大家說道“畢竟女性總是擅長紡織的,對啊”
姚芹知道女性擅長紡織不過是一種性別的刻板印象,但是能夠幫助姚芹解放女性朋友們,她也就利用了大家這種刻板印象。
果然,聽到姚芹的話,姜家人連連點頭“如果需要搞紡織,還是要找女人來比較合適。”
姚芹連忙說道“所以我需要一批女性工人,可是如果工人原本都沒被人教導過,她們很難勝任工作,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這么說著,姚芹又繼續說道“想來不知紡織廠需要,后續男子需要上前線,為了保持穩定的生產,很多生產崗位都要用女性才行,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因為開戰影響生產。”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但是姜國公有一點不明白“你開辦女校和男女混校,這來讀書的都是十來歲甚至十歲以下的男孩子女孩子,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這就是我要和您強調的掃盲班了。”姚芹解釋道“不管男女,只要是成年又不識字不識數的,都要去掃盲班里學習。”
“他們日常要養家糊口,哪里有功夫上課”姜國公覺得不妥。
“又不是專門教之乎者也每天晚上教半個時辰,每天教十個字,三個月就可以讓人學會常用的一千個漢字”姚芹說話的時候信心滿滿,這都是五十年代探索出來過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姜國公要是不信,不如讓我先組織一期掃盲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