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芹心想,火炕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工匠們也是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沒理由平行時空能搞出來,現在搞不出來啊
姚萬里等人在姚芹死磕火炕幾天之后,都對這玩意感興趣了起來。
下值之后,姚萬里回家就會問孫子們“姚芹那個火炕,今天成功了嗎”
姚蒙搖頭“今天進去煙道的煙還是不夠多,她覺得熱度不夠。”
姚萬里不由笑道“他可真夠能折騰的,只要別把咱家房子燒了就好。”
就在姚芹被火炕折磨的第十二天、和工匠相互折磨的第十一天,她終于給工匠們放了一天假期,讓大家回去好好思考一番,然后自己來到了掃盲班。
掃盲班要結業考試了。
結業考試采用的是姚芹提出的現代版本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判斷、填空和問答題,確保全面考核大家有沒有掌握好掃盲班的知識。
為了這一次考試,姚芹再次自掏腰包“考試滿分的,每個人都可以領取毛線一捆”
“毛線是什么玩意”大家疑惑。
“是不是線啊女人知道的東西”有男人問道。
虎妞連忙說道“我們可沒聽說過,想來是姚少爺搞出來的新玩意,估計和棉線也差不多。”
“不知道毛線這東西值不值錢啊”
“值不值錢都是白送的,只要考試滿分就能拿到,有就不錯了”
“我倒是覺得這玩意肯定值錢,姚少爺可是滿腦子的新奇事物,至今就沒看他搞出過沒用的東西”
在眾人的翹首期盼之下,考試卷子被下發了下來。
南朝目前的科舉考試,基本都是印刷量不大的考法,而且一年最多也就一次,而在姚芹的主持之下,掃盲班是三天兩頭地開展考試,因為姚芹對于題型的設置,卷面的字非常之多,和科舉考試中題目一句話答題紙一張完全不同,抄寫人員的壓力會非常大。
針對這一情況,姚芹也把油印給蘇了出來。
在打印機和復印件普及之前的年代,油印是學校里非常流行的方式,姚芹小時候親眼看過老師們的操作。
說起來也簡單,就是用沒有墨水的鋼筆在蠟紙上抄寫卷子,然后寫過的部分就會形成空,在蠟紙下面墊上紙上,上面刷油墨,一張卷子就完成了。
油印這事說簡單也簡單,但是說復雜也復雜,復雜的主要是兩樣東西的制作蠟紙和油墨。
好在這事姚芹早就開始琢磨了,有之前的一些基礎,加上科學的“壓榨”古代匠人發明家,蠟紙和油墨也不是技術含量多么高的東西,最終工匠們還是做出了差強人意的作品。
雖然比不上后世,但是也能用了,只要能用,姚芹就滿足了,工藝是可以滿滿改善的嘛
所以當掃盲班的學員們拿到試卷之后,都小心翼翼,因為油墨蹭到之后,不僅容易沾滿手,還容易導致試卷上的字變的模糊甚至花掉。
雖然姚芹沒設置什么卷面分,但是出于對讀書的崇敬,大家都很注意的。
看到埋頭考試的眾人,和云破軍、楊家父子等人一起監考的姚芹一本滿足老娘辛苦這么久,終于有了第一批識字的可以用的人了
明天就把羊毛工廠建起來用羊毛經濟搞垮匈奴人
剛剛這么一想,姚芹又立馬懺悔不不不,不能這么說,匈奴人也是華國人,咱們五十六個民族姚相親相愛,我就是幫匈奴人認清單于的真面目而已咱們這是共同富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