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晚了,盡量趕在五點半之前。”
鄉下人晚上歇的早,天冷都躲在家里面貓冬兒。
以季明遠帶頭的幾個知青們,都跟著應了一聲。
旋即,這才跟著進了知青點里面,知青點里面顯然是燒的有熱炕的。
屋子內比外面暖和不少。
只是,在進去后,他們就被注目了。
“這次怎么有兩個小孩兒”還一個比一個小,大的約摸著十歲,小的怕是只有五六歲吧
這話一說,姚志英下意識地護著弟弟,“我弟弟能干活,我也能節省口糧給他的,不會拖著大家后腿。”
輪到沈美云的時候,她只是拍了拍綿綿,以作安撫,“我們自己解決口糧。”
言外之意,不占知青點的口糧。
“喲,你們這口氣不小,還以為都跟候知青一樣是北京來的,有爹媽資助的啊”
這話,帶著幾分酸味。
聽到這,候東來看了過去,他皺眉,“這次的知青全部都是從北京來的。”
這話一說,先前捻酸的知青,臉色頓時跟打翻了的調色盤一樣。
候東來朝著沈美云介紹道,“曹志芳曹知青,張海源張知青。”
輪到介紹廚房忙活的那個知青時,他眉眼柔和了幾分,“廚房那位是喬麗華,喬知青。”
“目前知青點,就住了我們四個人,還有兩個知青一個出嫁了,一個娶了當地的女同志,所以暫時不住在這里。”
不算那兩個的話,只算上這次新來的七個人,也就是一共十一個人。
有了候知青的介紹,新來的知青們,便和知青們打了招呼。
便在往里面走,候東來在前面帶路。
只是不同于在外面的冷淡,一到廚房后,看到蹲在墻角拾掇兒蘿卜的女同志時。
他臉上的笑容大了幾分,眸子里面晦澀的光,也跟著明亮了幾分,“麗華,我換來了一只野雞。”
“晚上咱們吃蘿卜燉雞”
這話一說,喬麗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許是沒注意到人這么多,她有些害羞,一張銀盤臉上,染上了幾分紅暈。
她忍不住揪了下候東來胳膊,低聲道,“有新人來呢,你收斂點。”
旁邊另外一位年輕的女知青,姓曹,名字叫曹志芳,她掐著嗓音道,“候知青到底是有本事,這都二月了,還能給喬知青你弄來雞補身體,這沒名沒分的,他可真是疼你。”
這話一說,喬麗華臉上的害羞云霞瞬間門消失殆盡,復而變得雪白起來。
她和候東來兩人在一起了,去年過年的時候,才走到了一塊。
候東來也沒表白,喬麗華也是,在下鄉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她熬不住了,不想像其他知青那樣嫁給當地的人,以企圖來逃避勞作。
便和候東來順手推舟的走到了一起,沒擺酒,也沒告訴家里人,就那樣當對象處著。
她有自己的謀算兒,候東來長得不錯,人高高大大,還是老北京住在四合院的,聽說父母還是鋼鐵廠的干部。
所以,下鄉的候東來是他們這批知青里面,最為闊綽了一個。
因為他手里經常有當干部父母的支援,不管是錢方面,還是說全國的糧票,對方都能弄來。
先前候東來和那獨眼獵戶用富強粉換的野雞,其中,那富強粉便是對方父母寄過來全國糧票買的。
正是看重了這一點,喬麗華和候東來在一起。
除去物資上的,還有生活上的,喬麗華出工分,在地里面勞作的時候,
通常,喬麗華忙不完的活,都是候東來幫忙干的。候東來生得高大威猛,這兩年也歷練出來了,是一把干活的好手。
這一來二去,兩人也看對眼了,這才在沒名沒分的在一起。
算是搭伙過日子。
只是,大家都是私底下說,并不放在臺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