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和這樣一說,裴宴也就基本放心。
剩下的,也就是努力進一步提高菜品質量,等待評審團到來。
三月中旬,春日乍暖,桃花盛開。
一年一度的“新店之星”評選,就在此時正式開始。
華國美食協會下屬設置有“競賽工作辦公室”,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這一年一度的“新店之星”評選。
由四位副會長,以及競賽工作辦公室的幾位專員組成的“新店之星”組委會,會選取協會內部的100名食評家和50名老饕,組成共合計150人的評審團。
本次入圍的餐館,一共180家。
因為數量多,餐館又不像是電影電視劇,在同一個地點就能看,短短一個月時間,一個人頂多去十來家餐館。
所以這150名評審員被分成10人的15組,被派往各入圍餐館。
評審團成員,基本是主動報名,或者組委會邀請后同意。
不過,為了確保公平,這些評審員具體會被分到哪個小組,派往哪個餐館,是完全隨機。
又因為同一省內的餐館相互之間競爭更強,為防評審員被個人偏好、餐館背景等因素影響結果,同一小組,不會評審同一省內的兩家餐館。
這一個月,評審員們都得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
評審員們可以個人行動,也可以組隊到餐館評審,只要確認自己不暴露身份,影響結果即可。
到達餐館,進行評鑒后,評審員們會根據餐館口味進行打分,滿分10分。同時還會根據餐館名氣、環境等,對分數進行一定增減。
一個餐館會得到10個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平均一下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就是該餐館的最終分數。
所有入圍餐館,根據分數進行排名,排名前18,同時是本省第一的,便可以獲得“新店之星”。
評審對象中有裴氏食府的10名評審員,其中5名習慣個人行動,而剩下5名則組成團隊,則各自喬裝改扮,裝作自由旅游團模樣,進行評審。
這五人中領頭的,是一個叫趙甫的頂尖食評家,以及一個叫唐源的老饕。
這兩人,哪怕在極難成為正式會員、含金量極高的華國美食協會內部,都算是很有些牌面,地位很高的人物。若把協會內部分成三六九等,他們絕對是最前面的那批。
當然,剩下三人也都是各項能力很強的食評家,只是相對年輕,資歷也相對比較少而已。
這五人都是燕京人,從燕京出發,一路往南進行評審,在三月底時,終于到了潯陽。
這些天宋家孜孜不倦帶節奏,裴氏食府的風頭,逐漸被宋家酒樓壓了下去。
網友都認為,宋家酒樓換了新大廚后,手藝絕對超過裴氏食府不少。
的確,裴氏食府小老板手藝是很好。
但是再好,不過一個二十一歲小年輕,哪里比得上人家廚藝世家最有天賦的嫡傳徒弟,做這行做了幾十年,贊譽滿身的名廚宋懷仁
把裴宴跟宋懷仁比,多少有些不自量力,魯班門前弄斧。
就連裴氏食府的死忠粉也被嘲得不敢多說話,默認了裴氏食府還是更偏向網紅小飯館,勝在性價比還算高,論真材實料,還是得看宋家。
雖說因為活無常,依舊有不少來打卡的客人,但遠不比原來那般火爆。
不少吃貨最近都舍不得來吃裴氏食府,二十忙著攢錢,準備去宋家酒樓好好犒勞自己一頓。
也因此,評審員們很快就排到了位置。
裴氏食府本就只有六份套餐,他們干脆各點了一份,各種酒水甜品也各要了一份。
外地游客這么做的并不少,不會引起懷疑。
為了說話方便,評審員們挑了個包廂。
坐定后,五人中唯一的女性食評家開口道“你們覺得這一路上,有可能得獎的餐館么”
另一個同樣較年輕,扎著馬尾辮的食評家想了想“要我說,白家絕對沒問題。”
最后一個較年輕,戴著眼鏡的食評家笑道“你這回答夠狡猾。白家那么多分店,每年都會占一兩個位置,若非協會有規定,同一公司或家族旗下的分店,一年最多得兩個新店之星,那得獎的只會更多,白家當然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