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晚年劉徹聽見中興,綜合國力最強什么的頓時被吸引注意力,霍光那小子選了哪個小子這么厲害
再聽見這漢宣帝又比霍光列入麒麟閣第一,微微皺眉,但是很快就舒展開來,霍光雖然把持朝政多年,但是依然為大漢選了個皇帝,又把大漢治理得不錯,既然宣帝自己不計較,又愿意展示胸懷,論功績,倒也當得起。
不過,這宣帝是誰劉徹心癢癢的,要是真的不錯,能制住霍光,又把大漢治理好,那也不是不能省個步驟。
但天幕沒有說名字,劉徹只能把主意打到霍光身上。
霍光我看好誰當皇帝這是我能參與的話題
何況未來的我都膽大包天了,會做出什么我怎么可能知道啊
至于立太子劉據的劉徹則一臉懵逼,我那么大一個太子被霍光廢了
太子也太沒用了吧咳咳,不對,重點是去病和仲卿在,霍光如何權傾朝野,也不可能廢太子啊畢竟他姓霍,天然該是太子黨。
劉徹想到天幕前面說的冠軍侯英年早逝未來,到底怎么啦
衛青下意識看向霍去病,腦子千百回轉,眼神凝重。
可惜無論劉徹他們如何糾結,李一都只是順帶一嘴罷了,沒有深入講解的意思。
“曹操顯然不是嚇大的,這件事對他影響確實深遠,衣帶詔事件讓他的立場變得尷尬,他的敵人可以名正言順的攻訐他為曹賊,他在心向大漢的士人心中評分無限降低。
甚至連他自己都必須考慮未來該如何走。
當然,未來是未來,當前他的敵人依然威脅著他,于是他贏下官渡之戰,打下冀州。
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格局。
此后青州、幽州、并州、司州、涼州都相繼到手,其中并州民風彪悍,可以說是曹魏的重要兵力補充來源。
公元207年的柳城之戰是曹操征討北方的最后一戰。
此前曹操雖然在官渡擊敗袁紹,但是此時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大部分還都在袁氏家族手中,所以曹操慢慢利用袁氏內部矛盾,分化各方,用了七年才完全統一北方。”
李一慢悠悠道“有人問劉邦統一天下只用了7年,而曹操掃蕩袁紹勢力都用了7年,是劉邦太厲害還是曹操太弱了。”
劉邦被提起這件生平最得意的事情,頓時眉眼都泛著開樂的氣息。
“高祖實乃承天命以蕩四方。”漢景帝忍不住道。
若非天命,何以解釋高祖一把年紀就突然雄起,然后就統一天下,然后就建立大漢呢
回顧高祖的一生,簡直不可思議,仿佛就是天命所歸好吧。
“這是因為劉邦善于團結同盟,他給的蛋糕夠大,自然也就很多人愿意擁護他,但也因此留下很多內患。
大漢成立之后劉邦對內討伐諸侯王,當時關東異姓諸侯王,名為稱臣,實為分封,一個個都是有軍政財權的獨立王國,情勢有點像春秋時期那樣,各諸侯國共奉天子,所以漢高祖劉邦的當時建立的大漢實質上并非中央集權的大一統。
這當然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是也成就大漢的誕生。
此后,文景二帝不斷削藩,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使大漢成為真正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半個世紀都過去了,這也不快。
漢高祖的選擇其實也不錯,先占據大義的名分,使百姓慢慢認同自己漢人的身份,再不引起大動亂的情況下慢慢解決諸侯王的問題。
當然,曹操這樣也行,雖然平定北方慢,但是也統一的地盤相對來說也沒有那么多問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