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
“如果說薤露行主要是寫漢朝王室的傾覆,那么蒿里行則主要是寫諸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釀成喪亂的歷史事實。”
“而我們也借此看見了曹操的另一面,他不是永遠都殘酷,只看得見勝利和戰果,他也能看到百姓的困苦,也會為之斷腸。而他想要平定亂世,免去百姓流離失所。”
百姓們都露出希冀的眼神,什么時候才能不打仗了啊
“薤露是歷史詩,蒿里悲天憫人,那么一首謠俗詞則是曹操實際看見百姓的苦難之處,“甕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朋友跟我借東西,可我土甕沒有一斗糧,竹箱里沒有一尺繒。
朋友已經深陷困境,可世上何止朋友這么艱難啊,我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啊。
我又該怎么辦
在那個時候,這并非個例,而是常態,這是國家的無能,是社會的悲哀。
曹操切實的看見百姓的困境,他想做些什么可這樣的世道又能做什么
所以他需要先掃平天下,只有天下不再有戰亂,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啊。”
呂雉的執政理念一直都是與民休息為主,因為她太知道百姓缺的是什么,更知道這個新生的國家經不起太大的動蕩。
她處在帝國的新生階段,小心翼翼的呵護,可是這個天幕上的帝國已經走向末路,就如同曾經的大秦。
一時之間居然心情復雜。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許多人都搖頭嘆息。
“當然,曹操的詩也不只是這些沉郁頓挫的,憂國憂民的,也有磅礴大氣、慷慨激昂的,其中有幾首特別有名,現代語文課本必背的,值得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語文課必備陌生的詞語迅速引起不少人感興趣的注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我站在碣石山上,欣賞大海波濤洶涌的壯觀景象,那海中還有島嶼高聳挺立。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周圍樹木茂密,花草豐茂,秋風一吹,不但草木在晃動,連海水都掀起巨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出來的。”
“這一首觀滄海寫的同樣簡樸易懂,但是卻將大海擬人化,想象豐富,又兼之氣勢磅礴,蒼涼悲壯,把大海和自己的豪情壯志相結合,有吞吐宇宙的氣象。
當時曹操正大勝烏桓而歸,心情不錯,看見大海更新有感悟,于是寫下此詩借景抒情。”
曹操欣賞自己的詩,連連點頭,不錯不錯,然后抬眸飽含期待的看向其他人。
來吧,等你們夸夸了。
不要太謙虛,我喜歡大力的
看懂他意思的心腹愛將們沉默一下,下一刻紛紛開口大夸特夸,好在這詩確實不錯,不用說違心的話。
曹操被夸的心情順暢,把前面的破爛事都先丟一邊去,不想了,及時行樂先。
“觀滄海雖然不錯,我卻覺得短歌行更棒,當然背誦也更長哈哈哈。”
剛做出短歌行的曹操頓時眼前一亮,想聽聽讀者什么評價。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邊喝酒邊高歌,人生能有多少年,那逝去的光陰又浪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