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本期歷史故事講解,我是你們的主播李一,三國系列講到現在已經是最后一個篇幅了。
在這之前,我們一起經歷曹魏謀士天團,他們風采卓絕,指點江山;我們一起看見了蜀漢五虎上將,他們豪氣如云,肝膽相照;我們一起目睹了東吳縱火天團,他們一把火改變了歷史;我們一起見證了三國諸侯爭霸,浪里淘沙,終成三國鼎立之局而今天。”
李一深深嘆息,“而今天,我們將走完三國最后的篇章。”
“武侯他真的我哭死了嗚嗚嗚。”
“三國若無武侯,那也就是沒有那樣的魅力了。”
“那是千古文臣典范”
“君不疑臣,臣不負君,那樣一段千古佳話,我能有此幸運嗎”
“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因為諸葛亮,我又相信君臣之間有真情,君臣依然還可以兩不相負。”
“他以一己之力拉高了那個道德崩壞的時代的水準。”
“這么夸張”劉徹狐疑,“不是已經快統一了嗎”
一般亂世到后期,即將一統,誰還會蹦跶啊,不得安分著點,免得新朝建立,拿你開刀
嬴政眼睛微瞇,“魏朝晉朝,看起來這晉朝的上位方式很有得說道。”
“那是最壞的時代,道德敗壞,君臣相疑,今天我為君你為臣,明天我高坐龍椅之上,你為階下囚。”
“那也是最好的時代,君臣相得,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便眼前是登臨至高的誘惑,他也不為所動,兢兢業業,直到最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說起兩晉就晦氣。”有人小聲嘀咕。
有人冷笑“同樣是托孤重臣,武侯一生不負,其子為蜀漢戰死;而司馬仲達卻架空天子,司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
“兩晉簡直又臟又亂,還無能至極”
“秦漢乃至三國時期,是一漢當五胡,到了兩晉,卻是漢人淪為兩腳羊”
“啊,真是越想越生氣,突然就理解天幕為什么老是喜歡罵晉了。”
“隨便曹劉孫那家上位都比司馬家好上千百倍。”
宋以前的朝代都罵罵咧咧,宋以后的朝代更是覺得晦氣,“兩宋雖然是又慫又爛,但好歹還有兩三個還看得過去的皇帝,兩晉簡直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垃圾中的垃圾。”
“所以我們為什么要比爛”有人發出疑問,難道兩宋還有值得夸獎的
其他人面面相覷,就不知道誰先開始的咳咳,大概是天幕出現后,大家說話都放開了些,以前不管怎么樣都會克制一點的罵
“三國是個群星閃耀的年代,那時候,有雄踞中原的曹操,有坐斷東南的孫權,有百折不撓的劉備,謀士們各施手段,武將們大展拳腳,那是多么燦爛的時代,可在這之中,有一個人是怎么也繞不開的。”
“他出場很晚,彼時北方已成定局,南方有孫家雄踞,怎么看這天下都無劉備一席之地。”
“可是,劉備不服氣,而他也不認同。”
“時人都覺得天下一統近在眼前,可是他卻看見其中的破局之處。”
“他豈能一生寂寞無名”
“他已經錯過太多英杰,無法和那些人交手,難道他還要再錯過接下來的嗎”
“他學究天人,難道就是為了隱居山林,無用武之地嗎”
“大漢養士三百載,他又何以報之”
“于是當劉備來了,他便意識到,也許連上天都覺得他不該就此沉寂。
否則,劉備又為何來得恰到好處,尤其是,他還劉”
“而最終打動他的是三顧茅廬。
這并非他好虛名,并非他拿喬,而是他知道,這會是一個很好的主公。
天時地利人和,他被打動了。”
“他沒有理由不心動,不是嗎”
“三顧茅廬,終成一代君臣佳話。”李世民感嘆道“可不就是天意嘛。”
“他正值年輕氣盛的時候,他有一腔抱負還未施展,他尚未報答漢室之恩情而這個時候,一個賢德仁愛,能禮賢下士的人出線在他面前,這個人還剛剛好姓劉,這不就是天意嗎”
“從前我已經的君臣是互相防備互相合作,必須時刻君王拿臣子開刀,也許這之中有那么一點溫情,但更多的是冷冰冰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