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認識了他,我才知道,原來君臣之間也可以這么的熱血,這么的充滿理想主義者的光輝燦爛,又是這么的深情而兩不相負。”
“利益不能驅使他前進,他生來是為了理想而奮發,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處,魚遇到了水該有多么的快活,而水擁有了魚,不再平靜,而充滿生機勃勃。”
“他就是諸葛亮,蜀漢丞相,他與蜀漢兩代君王都沒有辜負彼此。”
“諸葛亮。”秦始皇投去感興趣的目光,還是第一次聽見天幕對一個人有那么高的評價,天幕看來是真的喜歡這諸葛亮。
那就讓朕看看后人眼中的千古第一有何資格
李斯蕭何等人都看起來很平靜,但若是熟悉的人在這里,就能看出他們的在意。
“不可能啊。”劉邦不服氣道“這人還能勝過蕭何”雖然諸葛亮聽起來也是大漢忠臣,但是人都有遠近親疏嘛,何況蕭何的能力實在出眾,“蕭何比之李斯也是不遜色半分的,不過李斯有致命弱點,排不上千古第一是正常的,但是蕭何怎么也有一爭之力吧”
劉邦是絕對相信老蕭這謹慎的性格不可能像李斯那樣留下那么大的污點,而后世即便人才輩出,他相信他的丞相也肯定是最牛逼之一。
蕭何笑了笑,但是眼中難得鋒芒畢露,他云淡風輕道“陛下謬贊,想來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吧盛名之下無虛士,聽聽天幕如何說就是”
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諸葛亮猜天幕為他拉足了仇恨感,但是他自信不輸于任何人。
“那一年剛出山,他還在想“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可是最后先主先一步而去,而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此后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都兢兢業業。
那一年秋天,他揮師北上六出祁山,耗盡了最后一絲精力。
他心力交瘁,終于倒在了安扎在五丈原的軍營當中,從此世間再無臥龍。
最開始他只想要功成歸隱,可是誰也不知道,從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他與蜀漢共存亡。
天命亡漢,天命不可違,可他偏偏不信命。
他無數次遙望著長安,那夢里強盛的大漢啊,何時我們才能回去了。
興復漢室,還與舊都,這不是僅僅是個口號,而是多少人窮極一生都在做的事情。
在這條路上倒下無數尸骸,累累白骨,他們死時,猶然望著那舊都的方向。
舊都啊舊都,何時我們才能回到你的懷抱呢”
好多人眼淚都差點掉下來,北伐何時才能成功啊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陸游寫下這首的詩的時候一定想起了諸葛亮,死前恨不見中原,即便我死后,北定中原時你們也一定要告訴我,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
我未能北伐功成,但你們一定要繼續,我等你們成功時告知我聽。”
姜維的眼淚差點就掉下來了,丞相,我再無顏面去見你。
大漢真的完了。
陛下,他降了
此時,是劉禪投降后,命令姜維開城投降,而姜維正艱難的要做出選擇之時。
他不想,不愿,并且抗拒這個命令。
可是,他要違抗陛下的指令嗎
就在姜維陷入兩難之際,一個傳令官跌跌撞撞的跑過來,他甚至來不及喘氣,就用盡全力大喊道“陛下說不降”
“我們,不投降”
姜維一動不動,仿佛石化一般,可下一刻,他興奮難以自拔的舉起佩劍,高聲道“不降不降不降”
“將士們,我們殺敵去”
劉禪呆呆的站在廟里,上面有他阿父的牌位,有他相父的牌位,有云長叔叔的牌位,有益德叔叔的牌位,有子龍叔叔的牌位有很多很多已經逝者的牌位,他們都是為漢室奮戰到最后一刻的才死的,很多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小時候也抱過他,在他成長的路上,很多人都當過他的老師,每一個都是值得尊敬的長輩。
他依靠著他們,一點點的長大,坐穩皇位,治理國家。
可是失去所有可靠的人之后,他卻陷入了茫然。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斤兩,阿父臨終前把他托付給相父,他只要跟著相父一直前進就好。
他只要在背后支持他們就好了。
相信他們,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支持,這就是他唯一所能做到的事情。
他不是什么明君,他沒有什么作為,他全都是靠著他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