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司馬師死得太早,他去世的時候,司馬攸才九歲,而當時的勢非常復雜,根本不是幼子能夠掌控得了的。
為了確保整個司馬家族的利益,司馬師將皇位傳給了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也表示自己死后會將位子還給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
這里說一下,盡管司馬攸的生父是司馬昭,但是他已經被過繼給司馬師了,從宗法上來說,他就和司馬昭就已經不是父子了,以后司馬攸繼承大位祭祀的也只會是司馬師。
在現代人看來司馬炎司馬攸都是司馬昭的兒子,傳位給司馬攸完全沒問題啊,可顯然在古人看來這是不一樣的。
在古代宗法關系是大于血緣關系的,所以司馬攸就只能是司馬昭的侄子。
如果司馬攸當了皇帝,那么將來他供奉祭祀的就只會是司馬師,而不是他司馬昭。
所以就算司馬昭死的時候司馬攸已經長大成人了,可是司馬昭還是選擇司馬炎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當時很多大臣,包括司馬家族的內部都議論紛紛,畢竟要是人人都這么干,那還得了,又把宗法制度放到哪去,司馬攸又不是上不得臺面對吧。
但司馬炎確實厲害,他很快滅了東吳,建立晉朝,統一了全國,開創了太康盛世,還將祖父父親包括司馬師一并追封為皇帝,這樣司馬師也就可以在太廟中得到祭祀,因此這件事似乎也就過去了。
畢竟一般追封皇帝可不會追封到伯父身上去,無非就是因為司馬炎自己心虧,所以才追封的司馬師。”
司馬師靜靜的看著弟弟,沒好氣道“你倒是對得起我。”
司馬昭臉色漲紅,他不就是有點私心嘛,反正他們兄弟倆都一起得到祭祀了,就他也沒有很對不起哥哥對吧。
“扯這么一段往事做什么呢因為這就是為什么司馬炎不廢太子,明知道太子有問題還依然心存僥幸不肯換人的原因。”
“司馬衷雖然是排行第二,但是在哥哥已經過世的情況下他就是嫡長子,他的母親還有母族都竭力保他的位置不說,他的兒子被司馬炎帶著,也很聰明。
這些雖然都是司馬炎不廢太子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本上來說卻是司馬炎根本不敢也不能廢太子。
司馬炎的皇位本來就是從司馬攸手中搶來的,已經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司馬炎功績很大,還能壓得住。
如今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有很多非議,但司馬衷畢竟是嫡長子,也勉強還能說得過去。
但是,一旦司馬炎要換太子,那么必定有很多人提出來立司馬攸。
因為從宗法上講,司馬攸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比司馬衷還要高,更不用說起其他皇子了,何況司馬攸當時風評能力都很不錯。
因此,司馬炎根本不敢提更換太子這件事,一旦提起來,有人建議立司馬攸怎么辦因為司馬炎根本無法從理論上反駁對方啊。
綜合以上原因,盡管司馬炎心里不想立傻兒子司馬衷,但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還是選擇了繼續維持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這樣一樁老官司最后卻覆滅了晉朝也是可笑。”
司馬師一巴掌拍到司馬昭身上,在司馬昭抗議前又一巴掌拍到司馬炎頭上,咬牙切齒“你們兩個小兔崽子。”
難怪天幕總說晉毀于他們之手,實在不冤。
“而司馬衷適合當太子嗎顯而易見,不適合啊。”
“司馬衷不是什么壞人,比起那些明明心智正常但卻暴虐無道的皇帝可好太多了,他也會同情百姓,而不是不聞不問;他也明白忠奸,知道誰才是忠臣。
但他不適合做皇帝,甚至需要有人照顧他才能正常生活。”
“這樣一個人怎么管理國家,出事真的一點都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