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么要皇子公卿大臣都下地勞作一番的緣故啊,長在宮內如何知道民間疾苦。”有皇帝感嘆道。
可惜這種事情最開始本意是鍛煉皇子皇孫,最后卻變成作秀。
“第三個典故嵇侍中血。”
“八王之亂時,石超的軍隊突然殺到,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穿著朝會時的禮服上了司馬衷的車駕,挺身保衛天子,石超的軍士把嵇紹拉到車轅中要砍殺。
司馬衷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
軍士回答“奉皇太弟的命令,惟獨不侵犯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殺了嵇紹,鮮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為他的死哀痛悲嘆。
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浣洗御衣,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很多謾罵晉惠帝昏庸無能的人都沉默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彼時腐臭的牢獄中,文天祥聽著天幕的聲音,他正好寫到此處,于是長長一嘆息,“我當為嵇侍中。”遂作完此篇,那就是浩然千古的正氣歌。
“說完這三個典故,再回過頭來看,晉惠帝是個什么樣的人”
“是一個不怎么聰明,活得懵懵懂懂,但是也能感覺人的善惡,擁有同情心的人。”
“很多人會直白的說,司馬炎讓一個傻子當皇帝晉朝不亂才奇怪。
但是,這并不是司馬衷的錯,而是他爹不干人事。”
“彼時朝臣很多人都知道司馬衷有點問題,他們不是沒想過勸司馬炎換個太子,可是司馬炎要是能聽就不會立這個太子了。”
“他難得不知道太子有問題嗎他心知肚明,只是太子身邊的人想糊弄他,他也就仿佛被糊弄過去了。”
“也許他覺得太子有他媽他妻子幫忙,等太子兒子長大傳位給兒子就好。”
“可要是事情都這么簡單,曹魏就不會被司馬家篡位了不是嗎”
曹家人都冷笑,要不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呢。
他們魏朝是幼子登基被把持朝政,這晉朝可是皇帝自己弄個傻皇帝,更蠢
“為什么司馬炎這么堅決選擇要立自己不那么聰明的二兒子當太子呢因為只有這個兒子可以名正言順當太子,換其他兒子都不行,朝臣都要有話說。”
“這還得往上追溯到司馬師和司馬昭身上。
司馬炎雖然是建立晉朝的那個人,但是司馬家的統治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司馬懿開始掌權,一直到司馬炎稱帝,已經傳了三代了。
看起來最后是司馬昭和司馬炎這對父子得到天下,但司馬昭并非長子,他頭上有個嫡親哥哥司馬師。
司馬師是嫡長子,本身才干不凡,司馬昭本來不可能越過他的。
事實上也確實,司馬懿死后接掌司馬家勢力的就是司馬師。
那么為什么最后上位的卻是司馬昭和司馬炎這對父子呢這里面倒也沒有什么陰謀詭計,純粹就是司馬師沒有兒子,于是就從司馬昭的兒子里面選了一個,過繼給了司馬師,這個孩子叫司馬攸。”
“這對司馬攸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一旦司馬師死了,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司馬攸就是唯一的繼承人。
這也是司馬師從嫡親弟弟的兒子中選擇繼承人的原因,畢竟他倆血緣最親近,一母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