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信任趙匡胤,臨死之前就改任趙匡胤為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由此手握禁軍。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在柴榮死后,輔政大臣又不是柴榮,于是趙匡胤又被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這其中的政治斗爭,從這短短時間內的職位變動就可以看出來。
此時的趙匡胤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地位,距離柴宗訓成年掌握大權目測還有十幾年,而這十幾年他必定會被打壓,被防備警惕,而且即便柴宗訓掌權后也未必信任他,當然那時候他也老了。
這還是順利的,要是不順利,干脆被除掉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像好兄弟在時那樣了。”
“而現在,可能已經是他最有權勢的時候了,如果不現在做點什么,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最后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眼下趙匡胤的處境就是忠心耿耿不一定有好下場,但搏一搏卻能單車變汽車。”
“這換誰誰不心動啊哦,亮亮就不心動。”
劉備不禁尷尬,天幕說他半生蹉跎就是為了等孔明吧,實在太有道理。
諸葛亮莞爾。
“再看看趙匡胤的奪位之路,非常的順利,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幾乎就是和平奪位,就可以看出趙匡胤的權勢和威望,看出周朝的根基之淺薄之憂患。”
“因為在五代十國,大家都習慣了這樣的政變,習慣皇帝輪流坐,何況周國的將士也是和趙匡胤一起出生入死的,他們服柴榮,也服趙匡胤啊。”
“所以趙匡胤的政變輕輕松松,嗯,就憐愛一下周國吧。”
郭威臉色有點難看,柴榮苦笑,倒是顯得他們不過如此。
“作為亡國之君,柴宗訓不僅在生前保住性命和榮華富貴,而且后代還備受宋朝歷任皇帝的禮遇,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畢竟,自從南北朝開始就流行弒殺亡國君、誅滅皇族的“潮流”,嗯,司馬家開的好頭。”
“就不能學學人家曹丕嘛
曹丕雖然篡位,但是人家面子功夫做得非常好啊,是漢獻帝宣布退位并將皇位“禪讓”給曹丕的。
而曹丕在經過“三讓”之后才“答允”接受。
盡管大家都知道漢魏禪代是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但在程序上卻仍然符合古代的仁政精神和禮治原則。
它僅僅以漢代帝王一姓一族權力的終結,這種古代社會最小的成本,來換得政權平穩的交接。
相對于湯武革命所帶來的廣泛殺戮而言,流血犧牲無疑要少得多。
從歷史影響來說,曹魏禪代的成功使得往后三國到趙宋王朝等朝代都以禪代方式完成了易代鼎革,漢魏故事成了帝制社會禪代的代名詞。
當然,司馬家是反面例子,但是后面人家司馬昭都還知道再意思意思的掩飾一下。
而五代十國呢不僅學這種反例,恐怕還深入鉆研了吧。”李一吐槽道“真的,別學了,沒前途,還容易學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