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于公元前197年,而劉邦則死于公元前195年,中間只差了兩年的時間。
劉邦起事的時候已經將近知天命的年紀,后來爭奪天下,天下統一之后又要討伐諸侯王,又打匈奴一個老人,哪怕是放在現在,也不是這么折騰的。
而劉邦還硬生生在這樣的軍旅生活又活了十幾年,已經到了快到極限了吧
身體是劉邦的,沒有人比劉邦更清楚自己的身體到底是什么狀況了。
盡管歷史上劉邦是受傷重不起才死的,可即便沒有這么個受傷,他又能活多久”
“劉邦也許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是一個快六十歲的人還能再活幾年現在不殺,也許什么時候就閉上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他敢賭嗎不敢。
于是他這一次真的動了殺意。”
“歷史上真正殺了韓信的不是劉邦,是呂后和蕭何。
蕭何將韓信騙入宮中,呂后殺了他。
但一個皇后一個丞相,如果沒有皇帝的允許,誰敢這么做呢
那不就變成后宮和前朝勾結嗎這都足以架空皇帝了
哪一個皇帝能容忍這樣的事情,更何況還是殺一個有功的侯爺,有走司法體系了嗎罪名是什么有審問過嗎通通沒有。
但凡劉邦有心,都可以借此對呂雉蕭何發難了。
可是劉邦回來后有對呂雉和蕭何做了什么嗎
沒有。
他只是且喜且憐之。
他高興,他為后繼者鏟除一個威脅,但是他又憐憫韓信,最后只是問韓信死前還有什么遺言。”
韓信從聽到劉邦一直沒有殺他,直到劉邦要死了,才呆呆的一動不動。
他知道我是無辜的,他一直沒有殺我和他明明知道我是無辜的,最后還是殺了我這兩種復雜的心情在反復拉扯他。
哪怕軍權被削,被降為侯爵,我還是不能讓你放心嗎
韓信倔強的看著劉邦,劉邦不閃不避,也能凝視著他。
這對“相愛相殺”的君臣,久久不語。
“當時的大漢內部依然是不穩定,而自己已經年老力衰,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太子看起來就不是個剛強能壓得住權臣的人,皇后雖然厲害,但是畢竟只是皇后,不是皇帝。
而韓信,他正直壯年。
如果他死了,誰還能讓韓信這樣甘心俯首稱臣呢
劉邦不知道。”
“但這時候韓信是忠心還是不忠,劉邦大抵已經不在乎了。
一個人是不是忠心的,那得等到他死了,一生蓋棺定論才足以評價他。
誰敢說曹操前半生不是忠于漢室呢可是人心易變,太子看起來也擔不起事。
劉邦敢拿江山社稷去賭”
“大家都知道大漢建立后劉邦幾次想廢太子,但他其他的兒子還小,而長年的太子恰好有一個好媽。
而呂后則交出一份完美的答案。
她非常果斷的殺了韓信。
太子是不行,但是太子他媽可太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