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想以將軍的身份名垂青史,可最后人們記住他的卻是一個優秀的詞人。
要不是皇帝不作為,這些詩人詞人們也不會做出這些詩詞來抒發心情志向。”李一郁悶道
“但是,完顏構他真的不配這么好的臣民”
“說起來他退位之后還老是插手宋孝宗的行事,自己茍且偷安還要拉著宋朝和繼任者一起,因此宋孝宗雖有恢復中原之志,但一直受到趙構的牽制,宋朝對金媾和路線得以繼續維持。”
趙匡胤立刻面色鐵青,咬牙切齒,都太上皇了還不把人弄死,這留著膈應自己嗎
趙匡胤這種時候就應該學習一個趙構這畜牲的狠心
“總體來說,宋孝宗以及往后的宋朝皇帝終于稍微正常一點,靠譜一點,但是局勢至此,終究無力回天,因為幾十年后,一個更加強大的草原政權誕生了,連金國都滅于蒙古之手,南宋連金國都解決不了,何況蒙古呢”
“說起來,如果不是兩宋一直供養草原政權,也不會最后變成無法收拾的局面,最后讓草原孕育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游牧文明有著黃金家族之稱的蒙古族。
他們入主中原,在華夏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非漢族王朝元朝。
當時的蒙古有多強大呢
縱橫亞歐,無人可以匹敵,而元朝的疆域可以說是超越歷代。”
李一更加郁悶道
“如果把時間線往回拉,1162年趙構退位,1204年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這中間也不過差了四十二年,也不過將近兩代人的時間罷了。
如果二十年前岳飛北伐成功,大宋再次統一華夏大地,再經歷二十年的修生養息,大宋何愁不強大,何愁不能滅金國雪恥
何況岳飛之后還有許多人才,如虞允文、辛棄疾這些能文能武的大佬,一代接著一代,屆時對抗蒙古也未必沒有可能。”
“可以說,在歷史節點上,宋朝是最有機會遏制蒙古的,但是一切可能都隨著岳飛被冤殺而沒了。”
李一默了默,才嘆息道“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偉大皇帝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不但在當時有利,更深刻的影響著后世。”
“其實我對古代所謂的蠻夷又能有多大的敵意呢說到底,在今天,我們唱著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只是以一個漢人的角度,以一個后人的角度再去翻看曾經的歷史,總是可以理解的。
在今天是一家人不假,在歷史上是敵人也是真的。
在當時,那確確實實的就是侵略者。
我不齒兩晉,不齒兩宋,正是因為他們讓胡人南下,叫山河易旗,讓全世界的文明都倒退一百年。
愛國詩人陸游病榻之上,最后依然不忘對兒子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是最后南宋亡了,他不但沒有等來王師北定,反而是異族徹底占據華夏的消息家祭無忘告乃翁,此后他的后人如何告祭”
被提到的林升、辛棄疾、陸游都面色慘淡,痛,實在太痛了。
“這是提前體驗死不瞑目的感受嗎”陸游扯了扯嘴唇,卻半點也笑不出來,一時之間居然產生心灰意冷的念頭。
“宋朝,一個神奇的朝代,不但打贏打輸都給錢,皇帝爛基因還穩的一批,明明不缺少好皇帝好文臣好武將,偏偏總是不生在一個時代。
但凡這三者能有一次一起的,何愁宋朝不硬氣一次呢也許就能產生蝴蝶效應,改變整個局勢。